美國財政部正在探索是否應將身份驗證直接嵌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能合約,批評者警告此舉可能會重寫無許可金融的根本基礎。

上週,該機構根據7月簽署成法的《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指導和建立法案》(GENIUS Act)開啟了一項諮詢。該法案指示財政部評估新的合規工具以打擊加密市場中的非法金融活動。

其中一個想法是將身份憑證直接嵌入智能合約。在實踐中,這意味著DeFi協議可以在允許交易進行之前自動驗證用戶的政府身份證、生物識別憑證或數字錢包證書。

支持者認為,將了解你的客戶(KYC)和反洗錢(AML)檢查構建到區塊鏈基礎設施中可以簡化合規並將犯罪分子拒之門外。

財政部考慮在DeFi中進行數字身份驗證。來源:Laz

AML供應商SmartSearch首席產品官Fraser Mitchell告訴Cointelegraph,此類工具可以"揭開匿名交易的面紗,正是這些匿名交易讓這些網絡對犯罪分子如此有吸引力"。

"對可疑活動的實時監控可以讓平台更容易降低風險、檢測並最終防止洗錢者利用他們的網絡清洗來自世界上一些最嚴重犯罪的收益,"Mitchell說。

DeFi身份驗證:保護數據還是監控風險?

Mitchell承認了隱私權衡,但認為解決方案是存在的。"只應存儲監控或監管審計所需的必要數據,其他一切都應刪除。任何保存的數據都應在行級別加密,降低重大洩露的風險。"

然而,批評者表示該提案有掏空DeFi核心的風險。Ubuntu Tribe首席執行官Mamadou Kwidjim Toure將該計劃比作"在每個客廳都裝攝像頭"。

"從表面上看,這像是一個巧妙的合規捷徑。但你將一個中性的、無許可的基礎設施變成了一個訪問權限由政府批准的身份憑證控制的系統。這從根本上改變了DeFi的本意,"Toure告訴Cointelegraph。

他警告說,如果生物識別或政府身份證與區塊鏈錢包綁定,"每筆交易都有可能被永久追溯到現實世界的個人。你失去了假名性,進而失去了在沒有監控的情況下進行交易的能力。"

對Toure來說,風險超越了合規。"金融自由依賴於私人經濟生活的權利。在協議層面嵌入身份識別會侵蝕這一點並創造危險的先例。政府可能審查交易、將錢包列入黑名單,甚至直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徵稅。"

誰會被拋在後面?

另一個擔憂是排斥。全球仍有數十億人缺乏正式身份證明。如果DeFi協議需要政府頒發的憑證,整個社區、移民、難民和無銀行賬戶的人群都有被拒之門外的風險。

"這可能會限制那些偏好匿名或無法滿足身份證要求的用戶的訪問,限制了DeFi的民主性質,"Toure說。

數據安全也是一個爆發點。將生物識別數據庫與金融活動關聯可能會讓黑客攻擊更加災難性,在單次洩露中同時暴露資金和個人身份。

批評者強調,選擇並非在犯罪天堂和大規模監控之間的二元對立。零知識證明(ZKP)和去中心化身份(DID)標準等隱私保護工具提供了在不暴露完整身份的情況下驗證資格的方法。

通過ZKP,用戶可以證明他們不在制裁名單上或年滿18歲,而無需透露自己的身份。DID框架允許用戶持有可驗證憑證並有選擇地披露它們。"用戶持有可驗證憑證並有選擇地披露它們,而不是靜態的政府身份證,"Toure說。

相關推薦:美國眾議院將CBDC禁令加入必須通過的國防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