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安全從業者的說法,緩慢的監管、錯失恐懼(FOMO)以及日益增長的採用率正在推動加密犯罪的“超級週期”。

2025年上半年,加密犯罪損失創下新紀錄,超過了2022年創下的先前紀錄,幾乎等於2024年全年的總損失。

2025年上半年的損失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來源:TRM Labs

退休的美國緝毒局(DEA)特工兼加密貨幣調查員Bill Callahan在接受Cointelegraph採訪時表示,缺乏監管加上炒作和FOMO一直在為犯罪分子提供便利,儘管他表示不一定會稱之為犯罪超級週期。

“新型加密資產尤其是模因幣(memecoins)的快速擴散,結合零售投資者的激增和有限的監管監督,為包括盜竊、虛假投資計畫、詐騙和欺詐在內的犯罪活動創造了機會。”

風險與回報比有利於加密犯罪分子

Callahan表示,加密詐騙可能對犯罪分子具有吸引力,因為它們提供了匿名性和設置詐騙的便利性。

“我們必須記住,壞人有時間、金錢和資源來完善犯罪活動,他們不需要每次都做對,仍然可以賺取可觀的利潤。”

區塊鏈安全公司CertiK在其7月1日發布的H1 Hack3d報告中表示,2025年每次安全事件的平均損失為430萬美元,中位數損失為103,996美元。

CertiK的高級區塊鏈調查員Natalie Newson告訴Cointelegraph,一系列條件的“匯聚”壯大了犯罪分子的膽量。

“影響者和關鍵意見領袖繼續推出意圖可疑的代幣,通過狙擊等策略獲利,讓零售投資者暴露在風險中,”Newson說。

市場監控公司Solidus Labs在其5月的rug pull報告中表示,代幣發布平台Pump.fun上98.7%的代幣顯示出拉盤拋售(pump-and-dump)計畫的特徵。

與此同時,Newson表示,全球執法機構面臨日益增長的挑戰——資源有限、跨司法管轄區的複雜性以及網絡犯罪的技術複雜性。

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在2024年7月的一份報告中強調,洗錢技術對執法機構和加密服務提供商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挑戰。

“結果是非法活動與問責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為合法用戶和開發者創造了日益敵對的環境。”

她推測,增加智能合約安全性和用戶教育可能會扭轉局面,但承認無法阻止犯罪分子。

監管不夠嚴厲

與此同時,Kronos Research的首席執行官Hank Huang認為,監管機構“從過度干預轉向了反應不足”。

他說,雖然早期的執法“往往很嚴厲”,但現在擺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看到問責太少”。

“這種不平衡為看似加密犯罪超級週期創造了沃土。解決辦法不是更多的打壓,而是智能、針對性的監管,並找到平衡以繼續推動大規模採用。”

零損失是不可能的任務

與此同時,全球執法機構一直在加大努力,將壞分子趕出加密空間,最近的執法行動針對全球暗網市場。

然而,Huang表示,儘管打壓行動增加,加密犯罪的損失永遠不會降至零,因為具有匿名參與者的去中心化市場“總是會吸引好人和壞人”。

他表示,與其試圖消除加密損失,不如將重點放在為用戶減少風險上。

“其他行業也受到打擊,但加密的速度和全球訪問性使其特別脆弱。這些攻擊與其說是針對加密,不如說是在測試新興系統的極限,”Huang說。

相關推薦:加密市場是否進入新的超級週期?以下是判斷的五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