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hyrex_Ni,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一週毫無疑問最重要的就是九月的議息會議了,這以前幾乎所有的數據都是為了配合這一刻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九月降息25個基點已經是民心所向,聯準會內部大概率對於這次的降息也是認同的,不過是降息25個基點還是50個基點,雖然市場會有博弈的聲音,但50個基點的概率相對還是較低的,25個基點可以看作是對市場的妥協,50個基點可能就是對川普的妥協了。

目前 kalshi 的預測是 93% 的概率會降息25個基點,6% 的概率會降息超過25個基點,還有 3% 的概率是維持不變,而超過25個基點的最大可能就是50,所以就圍繞這三種方案聊聊可能性。

之前就說過,聯準會每期議息會議的票委是12人,現在明確是站在川普一方的有三人,包括了在週一才險勝通過參議院的米蘭,還有三人最近一個月的口風還是偏重於暫緩降息,多看數據的,其中就包括了Jeffrey R. Schmid,Alberto G. Musalem 和 Michael S. Barr ,另外還有一個也是週一被上訴法院裁定在聯準會會議前無權被解雇的 Lisa D. Cook ,Cook 和川普的事情已經人盡皆知了,川普這麼大張旗鼓很有可能就是 Cook 是不支持降息的。

所以從牌面來看,明顯支持和不支持的一共7個人,川普三票,保守派四票,還剩下五票,這五票中除了鮑威爾滴水不漏以外,其它的四票中有兩票是中立偏支持降息的,還有兩篇是中立偏支持保守的,但這四票的最終決定應該都還沒有確定,也是兩方爭取的主力,而中立派也會更加尊重鮑威爾的意見。

所以就像我們前邊所說的就這三種可能性事最大的,分別是降息25個基點,降息超過25個基點和不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最大,畢竟 Nick 都發文說會降息25個基點了,所以9成以上是沒問題的。超過25個基點和不降息的概率都非常小,重點分析一下這三種可能帶來的結果。現在更多的應該是考慮在九月份的議息會議以後該進入什麼樣的投資邏輯,所以隨著三種可能我做了一個個人的投資假設。

第一種降息 25 個基點,並且2026年的點陣圖也仍然是 50 個基點,確實對於市場的情緒不利,但接下來也仍然是川普和鮑威爾的博弈,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市場可能會進入一段時間的震盪趨勢,這種可能性相對來說應該是最大的。聯準會既符合了民意降低了利率,也沒有過於放鬆,仍然是堅持抗擊通脹才是最重要的,還需要看到更多的數據才能決定接下來的降息與否,同樣這也代表了和川普的博弈中聯準會仍然保持了獨立性。

這種情況下我個人偏向於按兵不動,短期內不準備有買入的動作,也沒有考慮現在就賣出,繼續等著看行情的變化。

第二種,雖然也是降息 25 個基點,但川普陣營的支持者提升了對未來降息的預期,比如25年點陣圖的提升,26年降息次數的增加,這種情況出現的話,仍然是對於市場的利好情緒,畢竟能預期到聯準會會進入到高速降息環節,最起碼經濟下行的擔心會減弱。

這種情況下我會考慮到市場可能會進入 FOMO 狀態,我應該會出除了 $BTC $ETH $BNB$SOL 以外的其它倉位,SOL的目標是等現貨 ETF 通過,BNB 已經是零成本了,也就無所謂了。

第三種降息 50 個基點,這種情況並不算是黑天鵝,市場會猜測兩種可能,一種是美國的經濟已經非常不樂觀了,另一種就是川普在聯準會內獲得了超過預期的支持,這種情況的出現在短期市場很有可能像是打雞血一樣。這種情況出現的話,2025年和2026年的點陣圖估計也不會差,2025年起碼還有50個基點,2026年起碼100個基點起,這種情況大概率會帶動一波 FOMO 的情緒,但這種情緒能維持多久,現在還說不好。

第三種情況就是 PLUS 版的第二種 FOMO ,只是會更加激烈一些,開始的振幅可能就會更大,這種情況出現,我可能會原地追一個短多,並不完全確定,然後執行方案和第二種一樣。

第四種就是不降息,這就是黑天鵝了,在市場全面預期降息的時候,如果聯準會能抗住壓力堅持不降息,市場的情緒大概率會很糟糕,我現在都能想到川普會跳起來罵街的樣子,也是川普和聯準會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失敗。但聯準會還是會有自己的節奏,美國進入到全面降息也就是早晚的事情,美國的利率下降也是必然的,這種情況雖然不是最後一跌,但因為市場情緒造成的下跌,大概率能拉回來。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分階段抄底,越跌越抄底,抄底的邏輯就是支撐面,擊破一個支撐面就加大一次抄底的力度,理論來說,我認為 100,000 美元擊破的概率很小,大概率還是維持在 110,000 美元附近。

所以,總的來說,面對即將到來的三種情況,我個人的方案是正常情況下,也就是降息25個基點,然後點陣圖維持在正常狀態,我會繼續持有,並不著急買入,如果點陣圖在25年和26年都出現了大幅降息的預期,也就是市場過度 FOMO 我會賣出一些非主流的資產,也就是逢高減持部分,主要是山寨幣為主,當然如果市場真的發生了黑天鵝進入到下行區間,我一方面會降部分山寨幣換倉,一方面會開始抄底主流幣為主的資產。

本週宏觀的重點就是議息會議了,但在加密貨幣領域還是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這兩天看到新聞Polymarket 考慮以 90-100 億美元估值融資,而 Kalshi 擬以 50 億美元估值完成募資,目前這是預測賽道,但可以進一步衍生出更居於區塊鏈性質的無許可+AI預測市場,這個方向可以說是加密貨幣在 DeFi 在 RWA 以外最大的實際的,可以落地的應用,而且這個市場的天花板非常的高。

在某些場景下預測市場和 Binary Options(二元期權)非常像,因為二元期權和預測市場的本質都基於二元結果。比如,某事件要麼發生,要麼不發生(是或否)。而在預測市場中,使用者可以押注事件的發生概率,而在二元期權中,是押注資產價格是否達到某個目標。甚至在結算體系上兩者都是相同的。所以預測市場的本質很像交易所,給使用者提供的也是交易的選擇,當然預測市場的核心是基於事件的概率預測,但這種概率在“資金基數”的加成下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真實世界發生的狀態。

舉個例子來說,假球都聽說過,假球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利益足夠大,當資金量足夠大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通過各種現實世界的手段去影響比賽的正常進行。而目前的 Polymarket 和 Kalshi 雖然都是預測市場的頭部,但都是屬於 許可制 的預測,也就是預測的內容是需要 Polymarket 和 Kalshi 提供的,外人是沒有辦法直接進行自己需要的博弈,這種更像是“中心化的交易所”,而隨著市場的發展,必然會有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應用而生,這就是我在前邊說的 無許可

無許可的本質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發布自己的預測博弈,比如,預測明天新加坡中午12點會不會下雨,因為這些信息都可以在公眾平台查看,而且相對來說很難被“人”的主觀因素影響,所以是有一定的博弈性的,而且想來資金體量也不會大道去影響天氣。當然誰都能去發布預測在技術上是沒有門檻的,但並不是所有發部分的預測都會有人看到,或者是感興趣,這裡和交易所又非常的像了,每一個預測就像是一個交易對,比如聯準會九月降息幅度可能就是主流幣,天氣預測可能就是 Meme ,而主流幣和Meme之間的差距一大部分就是流動性和深度。

那麼如何判斷哪個預測是主流幣,哪個預測是Meme 這裡就需要用到了 AI !

這也是為什麼說無許可預測市場最好的搭檔就是 AI ,一方面 AI 可以幫無許可預測進行排列,甚至是審核,比如一些有強烈政治傾向或者暴力,等非公眾接受的內容可以選擇是否屏蔽,另一方面就是可以給發布的預測進行評分(類似),這種模式其實很像是 Pumpfun 雖然有大量的項目每天發生,但置頂(廣告)在頭部的可能就是 AI 判斷出的主流幣。當然,置頂並不是 AI 的主要工作,AI 的主要工作應該在流動性分,市場定價和風險管理上,尤其是在預測有可能會被人為操作的風險上,AI 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無許可預測平台中最重要的一環應該就是流動性的分配。怎麼把“做市商”的錢分配給各個有價值,有意義,有更多人參與的預測這就是 AI 的作用了,當然人工也可以,但對於龐大的無可續預測市場來說,人工的成本太高了,專門給無許可預測市場餵數據的 AI 會更加專業。另外,還可以訓練專門使用者的AI,在使用者的知識畫像內幫使用者尋找最適合的下注預測,而且 AI 可以針對預測的內容給發布者全網尋找信息來提高預測的準確程度。

我心目中的理想模型應該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台,可以用錢包登入,然後不受限制(法律體系內)的發布自己的預測,並且由AI通過發布人的影響,以及事件影響,還有發布的優先順序和響應時間等給予一定的評分,評分高的將會獲得更多的流動性支持。而使用者方面除了可以參與到預測發布以外,還可以作為平台的LP,存入資金進入平台就會進入“流動性池”,由AI分別分布這些資金到各個預測項目中,並且基於使用者偏好可以下注某些早期預測,而使用者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策略或者是通過對沖的方式來鎖定盈利。

這樣的產品,不但適合加密貨幣的使用者,就連傳統使用者都會喜歡,當初 Polymarket 在美國大選時候的風靡程度就可見一般,而且預測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博彩,尤其是體育類型的博彩。而且受眾面會比 DeFi 和 RWA 更廣,或者說無許可+Ai的預測市場就是 DeFi + RWA + Ai 在去中心化領域的一種集合的表現形式。

這週因為主要的博弈就在聯準會的議息會議上,所以現在看數據的意義並不大,因此本週我介紹的鏈上數據會稍微少些,等到下週回到了正常博弈的時候在重新看數據,而且這也說明了目前風險市場主要漲跌的原因更多的還是在宏觀數據上以及川普相關的內容上,其它的影響都非常有限。

首先還是看到 Bitcoin 的交易所存量,從數據上來看最近一週的走勢還是非常穩健的,隨著 BTC 的價格逐漸回到了 117,000 美元,投資者的買入情緒是在逐漸提升的,能明顯看到交易所存量的減少,這也說明最近一週投資者對於聯準會在九月的降息已經預期了,如果僅僅是降息25個基點,並且點陣圖沒有太大變化的話,市場可能會在短期略微失望,而這種可能性就像是我在前邊所說的,概率可能是最大的。

即便是鮑威爾同意在九月降息,但也未必會有很鴿派的言論,大體上還是會說因為美國經濟有下行的危險,勞動力市場的預期增漲不足,所以選擇九月降息,但目前通脹仍然較高,關稅帶來的影響還未完全釋放,所以九月以後未必是直接開啟了降息通道,接下來的降息還是要看更多的數據。

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市場的表現可能就不會太好。而是回到了繼續博弈每個月數據的時候,另外這也說明了川普並沒有在聯準會戰勝鮑威爾。

最近一週的投資者情緒確實不錯,從 BTC 現貨 ETF 的數據中也能看出來,少有的 ETF 一級市場出來大幅度的淨流入,平均每天都能有超過4,000枚BTC的流入量,上次出現這種數據還是在7月的時候,但這種持續增漲的購買力能不能延續大概率還是看這次議息會議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本週減少數據的原因,因為投資者就是因為預期了九月聯準會能進入降息週期而開始的提前佈局,等到數據出來,確實和投資者預期的一樣,沒有任何驚喜的時候,可能就是部分投資者離場的時候了。

這種情況在想要維持大規模的購買恐怕就不容易了,而如果真的能出現川普獲勝,鮑威爾認輸的局面,那麼即便是 BTC 的價格突破了 12 萬美元,購買力也會繼續增加,起碼會維持一段時間來消化這部分的利好,所以結果才是會讓投資者冷靜或者FOMO 的原因。

隨著 BTC 購買力的上升,ETH 的購買力也有一些發展,主要還是在 ETF 的一級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中雖然購買力上升,但相較於 BTC 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也說明了在可能帶來普漲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還是會優先去選擇 BTC 作為主要的投資,而 ETH 沉靜了兩週以後表現還是讓不少的投資者失望了,所以購買力的加入不足,但如果市場的行情能超過預期,ETH 的發力很有可能也會大於 BTC ,到時候 FOMO 情緒一起,購買力也會上升。

接著就是歷史中從來沒有錯過的長期持有者數據了,上兩週確實我信心都有點不足了,主要是 BTC 的價格在向下震盪,而長期投資者還在派發,對應的應該是價格上漲才是,結果時隔一週,確實 BTC 的價格上來了,當然從宏觀來看是因為投資者預期到了九月降息,但確實有和長期投資者的相關性回正了。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長期投資者仍然是處於派發的狀態,當然了這裡的長期投資者可能並不是單純的使用者,而是交易所的存量,可能性也是很大的,這麼解釋就能說通了為什麼長期持有者(交易所)一直在減少,而價格反而是在上升了,現在這個數據還沒有被證偽,對應的也是繼續派發的時候,BTC 的價格仍然是有上漲的可能。

然後是使用者持倉分佈的數據,上週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數據就已經是持倉超過10枚 BTC 的高淨值投資者在增持,而持倉小於10枚 BTC 的小規模投資者在減持,而現在更加明顯了,隨著 BTC 價格的上升,反而是小規模投資者出現了更大規模的減持,不知道是預期降息的情況不理想,還是準備用 BTC 去換其它的投資資產。

但總的來說高淨值投資者仍然在義無反顧的增加持倉,目前高淨值投資者持倉 BTC 已經超過了 1,647.3萬枚,而小規模投資者則僅持倉 344.5萬枚。從數據上就能直觀的看到,更多的 BTC 還是流向了高淨值投資者手中,而小規模投資者持有 BTC 更多是為了短期盈利,所以隨著 BTC 價格的增漲反而持倉會越來越少。

另外我比較關注的還有 BTC 和 ETH 的未平合約數據,因為越是到這種博弈的重災區,投資者越會願意去用合約和高槓桿去賭一把,實際看到的數據也是這樣,BTC的未平合約量在逐漸的升高,而本身已經有未平和約下降趨勢的 ETH 也重新回到了一年的高點,投資者在加大使用槓桿的時候會增加價格波動的幅度,也就是說合約越高,槓桿越高的時候,約會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這次的合約量已經不少了,所以帶來的漲跌幅度應該不會小。

雖然很久沒有講資金數據了,但資金數據我還一直在看,不論是 USDT 還是 USDC 都在積極的增加市值,這種情況非常的正常,現在單純的用資金量來判斷價格走勢已經是不對的了, USDT 更多的資產並不是用來在加密貨幣,而雖然 USDC 則因為上市的原因在不斷的擴張自己的資金存量,而且投資者的前瞻性更多的還是看川普和聯準會,川普和關稅,以及川普和其它敵人的博弈,只要一天川普沒有趴下,還能在喊單,市場就不會非常差,除非是真的進入到了經濟衰退的時候。

最後就是 URPD 的數據了。從數據來看,目前的籌碼分佈還是挺均衡的,說明投資者的購買力和購買意願較為分散,並沒有覺得目前價格太高,支撐位也非常的穩固,除非是真的出現系統性風險或者是黑天鵝,否則暫時不會考慮擊穿支撐位的事情,尤其是 URPD 的數據在支撐位以上繼續堆積,說明更多的投資者暫時仍然看好 BTC 接下來的表現,而且從長期角度來看,聯準會必然會進入到降息週期,利率必然會下降,最多是短期風險,長期還是值得持有的。

總的來說,就是等週四凌晨的議息會議和點陣圖吧,然後聽聽鮑威爾會說什麼,重點還是先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情況,然後如何配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別的也就沒什麼了。

相關推薦:摩根士丹利旗下E*Trade將在2026年推出比特幣(BTC)、以太坊(ETH)和索拉納(SOL)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