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這個加密貨幣世界的關鍵角色,正逐步走入台灣金融監管的視野。台灣中央銀行於9月18日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中,公開了一份重磅報告——「美元穩定幣與新台幣穩定幣相關議題之說明」。這份報告不僅明確回答了穩定幣對貨幣供給、金融體系的影響,更直接點破了傳統金融的迷思,澄清「穩定幣就是悠遊卡」的誤解。究竟央行如何看待穩定幣的潛力與挑戰?新台幣穩定幣的發行,又將如何影響台灣的金融版圖?本文將深入解析央行報告的關鍵內容,為您揭開穩定幣的神秘面紗!
一、穩定幣挑戰:資金效率與價格穩定難兩全,央行直指脫鉤風險
央行報告首先指出,穩定幣設計制度面臨的挑戰是難以同時兼顧價格穩定與資金使用效率。例如,USDT、USDC這類足額資產儲備的穩定幣,雖然價格相對穩定,但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而TerraUSD這種算法穩定幣,則難以維持穩定,最終導致崩盤。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市場信心度。報告強調,穩定幣短短幾年已數度出現脫鉤甚至發行人倒閉之事件。Terra破產事件,以及加密友善的矽谷銀行(SVB)倒閉,都曾導致USDC價值下跌,最低跌至0.85-0.87美元,這些都證明了穩定幣市場的脆弱性。
二、美元穩定幣在台發行不易:天才法案規範嚴苛,台灣業者不具優勢
隨著美國「天才法案」的正式推出,支付型穩定幣的監管框架日益明確。央行報告特別提到天才法案針對境外發行商的規範,若台灣業者想發行能在美國境內合法使用的穩定幣,將同時受台灣監管法規及美國GENIUS法案管轄。這包括發行人所在地的監管制度須經美國財政部認定與GENIUS法案相當、向美國財政部通貨監理署(OCC)登記、在美國金融機構持有足額準備資產,以及發行人所在地不得受到美國全面性制裁等嚴苛條件。
央行分析,在市場考量上,一般民眾可能將更偏好美國機構發行之美元穩定幣,因此台灣業者在發行美元穩定幣上不具優勢。
三、區塊鏈衝擊SWIFT:穩定幣簡化跨境支付,打臉「三份美元」迷思
央行指出,穩定幣對全球支付體系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衝擊SWIFT交易量。目前全球銀行間跨境支付清算主要透過SWIFT進行,其中美元為最主要交易幣別。與傳統跨境支付系統相比,穩定幣可排除往來銀行、代理行及清算系統等繁複流程,實現即時結算、節省中介機構手續費,並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報告也直接否定了網紅曲博提出的「穩定幣發行使一份美元變成三份」的論點。曲博曾舉例,發行商發行四兆美元穩定幣並購買美債儲備,導致真實世界、鏈上穩定幣、鏈上加密貨幣各流通四兆美元,形成「一份美元變三份」的現象。
然而,央行報告明確指出,資金仍於貨幣體系流通,廣義貨幣總計數(M3)不變。實際上用戶拿到的,是發行商的代幣負債(穩定幣);發行商持有的,是對美國財政部的債權(T-Bills)。整體社會只是一份資產對應一份負債,換了形態與持有人,沒有新增廣義貨幣。此外,央行引用研究指出,穩定幣使用與銀行存款流出間並無統計上顯著相關性,打消了部分銀行業者對活期存款外流的擔憂。
四、穩定幣與悠遊卡大不同:可作為虛擬市場交易媒介,央行明確規範新台幣穩定幣準備資產
央行指出,台灣將採取與歐盟作法,將穩定幣相關規範放在虛擬資產專法中,而非像美國設立穩定幣專法。穩定幣發行涉及向不特定大眾吸收資金,與現行電子支付之儲值款項類似,且均作為支付用途。但與悠遊卡等電子支付最大的不同是,穩定幣可在虛擬市場作為交易媒介。
此外,穩定幣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F)雖然投資組合相似,均以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為主,但穩定幣為支付工具,MMF為短期資金管理工具,這是最大不同。
對於新台幣穩定幣,央行明確規範其準備資產須比照現行電子支付的100%信託保障。準備資產的一部分須為提存於央行的準備金,其餘部分則可參照海外作法,用於存款或購買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如短天期債券或票券)。
五、新台幣穩定幣對本地支付體系、貨幣供給影響不大
至於新台幣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對台灣現行支付體系之影響,央行認為目前虛擬市場以新台幣計價之虛擬資產不多,因此台幣穩定幣需求並不大。且台灣支付體系相當完整,已有信用卡、金融卡、銀行存款及電子支付等多元支付工具,新台幣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對台灣支付體系之影響應有限。
對於台灣貨幣供給與貨幣政策的影響,央行指出新台幣穩定幣之發行應僅造成市場資金重新分配,對台灣廣義貨幣總計數(M2)與銀行信用創造之影響不大。民眾購買新台幣穩定幣後,發行人將所收取之資金用以購買準備資產,資金仍在貨幣體系內流通,M2大致保持不變。
新台幣穩定幣不對持有者生息,且新台幣非國際貨幣,大眾持有新台幣穩定幣的誘因較低,因此對台灣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影響有限。且台灣短期公債的流通量不大,可作為穩定幣之準備資產有限,加以購買短債之新台幣資金仍會回流銀行體系,因此不至於衝擊台灣的信用創造過程。最後央行也預告了仍可透過調整政策利率及公開市場操作,調節整體新台幣流動性。
結語:
台灣央行的穩定幣研報,為台灣虛擬資產市場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方向。報告不僅釐清了穩定幣的本質與潛在風險,更駁斥了市場上關於穩定幣影響貨幣供給的迷思。儘管央行認為新台幣穩定幣對台灣支付體系和貨幣供給影響不大,但這份報告的發布,無疑是台灣在虛擬資產監管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隨著專法的制定與實施,穩定幣在台灣的發展將更具確定性,也將為台灣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變革。
相關推薦閱讀:ETmeta元宇宙詐騙案滾雪球 ,台灣2主嫌情侶檔遭聲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