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人:Badi Sudhakaran,VALR聯合創辦人
我們所知的金融體系讓太多人被排除在外。這種排斥不僅僅是關於無法使用銀行或金融服務 — 更是關乎尊嚴。
當人們無法保值或理解為何他們的錢會貶值時,他們失去的不只是購買力。他們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幸運的是,加密貨幣的民主化特性為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和救贖的機會。這是一種奮鬥,要奪回通貨膨脹所偷走的東西。
當「金錢」意味著不僅僅是「金錢」
加密貨幣提供了一條透過金融教育和包容來恢復失去尊嚴的途徑,而這正是目前銀行體系經常未能做到的。雖然比特幣({<英文單词-某个变量名>BTC})價格的波動可能成為頭條新聞,但其價值在於更為根本的東西:知識。
當人們開始接觸加密貨幣時,他們就會開始問一些重要的問題。為什麼錢會有價值?金融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什麼造成了通貨膨脹?
正如巴哈伊聖典所言,知識成為「人類真正的寶藏和榮耀的源泉」。然而,我們必須承認加密貨幣面臨的挑戰。同樣承諾解放的技術也可能成為另一種排斥工具。
對許多人來說,加密貨幣已淪為投機場所,而複雜的介面和專業術語為那些缺乏技術能力的人設置了新的障礙。業界參與者往往優先考慮利潤而非教育,使新手和弱勢用戶面臨他們並不完全理解的風險。
從基礎開始學習
區塊鏈更誠實的前進道路在於建立優先考慮人類理解而非交易速度、社群利益而非個人收益的系統。單靠技術無法帶來尊嚴。它必須與負責任的發展和有意義的教育相結合。
真正的金融尊嚴來自於知識和自主權的實際結合。當印度鄉村的一位祖母選擇使用加密錢包而非銀行支持的數位支付應用程式時,因為她理解其目的和意義,而不是因為有人叫她這麼做,這就體現了金融尊嚴。當約翰尼斯堡的一位年輕企業家能夠平等地參與全球經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時,金融尊嚴就顯現出來了。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種知識如何在社群中傳播。一個小型的加密貨幣使用者學習小組很快就能發展成為當地的知識中心,經驗豐富的使用者指導新手,分享技術技能和世代相傳的金融智慧。這種包容性在整個區塊鏈圈子中很常見。
近期: 比特幣使用者的南非花園大道指南
草根和社群主導的倡議往往比正式的培訓計劃更有效,因為它們將新技術植根於當地環境和文化理解中。當一個社群向自己的人民傳授知識時,這種知識就會以更大的尊嚴和尊重被傳遞下去。
以人為本的系統建設
加密貨幣產業傾向於炒作和投機的做法,恐怕會掩蓋了這些更深層的效益。我們需要的是能用人性化語言溝通的平台,而非充滿技術術語的系統。我們需要的是在賦權的同時也能保護使用者的系統,以及在成長過程中能互相扶持的社群。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加密平台的設計方式。
與其從技術能力出發,我們應該先從人性化的角度提出問題。不同社群的人如何理解和使用金錢?他們有什麼恐懼和抱負?哪些文化因素會影響他們的財務決策?
只有將這些人性化的見解融入我們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我們才能創造出真正為所有人服務的系統,而不僅僅是為技術精通或財務優勢的人服務。如果我們無法解決關於可及性和法規方面的合理疑慮,那些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人只會有更多理由來否定它。
財富不僅僅是金錢,還包括知識、尊嚴和人際連結。加密貨幣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體現了這些價值。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賦權、教育和團結的工具。
這個產業應該倡導誠實和卓越,確保加密貨幣能服務所有人,而不是少數特權階層。讓我們期待一個金錢終將蘊含更深層意義的未來。
觀點作者:Badi Sudhakaran,VALR 共同創辦人。
相關推薦:情報公司稱FATF對穩定幣犯罪發出警示並非「反加密貨幣」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