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拍板通過特別預算案,全民普發現金新台幣一萬元方案若順利於10月上旬三讀通過,最快10月下旬即可啟動發放程序!這筆突如其來的「小確幸」,讓許多民眾開始思考如何運用。在比特幣9月12日價格回升11.5萬美元,渣打銀行喊出年底20萬美元目標的熱潮下,不少人動了「拿一萬塊買比特幣」的念頭。究竟這筆錢投入加密貨幣市場是機會還是風險?本文將深入分析當前比特幣市場的利多與潛在風險,並提供專家建議,教你如何聰明配置資產,讓這筆萬元現金發揮最大效益!
一、全民普發萬元現金:10月下旬入袋,五類人有資格領取!
行政院9月11日通過特別預算案,其中最受矚目的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方案正式拍板,總預算規模達新台幣2360億元。若順利於10月上旬三讀通過,最快10月下旬即可啟動發放程序,領取期限預計至明年4月底止。行政院長卓榮泰已裁示,要求相關部會務必在特別預算公布後一個月內啟動發放作業。由於朝野對普發現金已有高度共識,預算審查過程可望較為順利。
此次萬元現金共有五類人有領取資格,包括:台灣現有戶籍的民眾;取得居留許可的無戶籍民眾;取得永久居留許可的外國人;中國大陸地區、港澳、外國人為台灣民眾配偶並取得居留許可;台灣機關因公派駐海外人員。發放方式將比照去年普發新台幣6000元的模式,提供ATM提現、線上登記直接入帳,或持身分證明文件至郵局臨櫃辦理等多元管道。為提升服務便利性,本次參與發放作業的金融機構新增台北富邦銀行,總計有16家銀行、超過2.6萬台ATM提供服務,全台覆蓋率達84.23%。
二、比特幣狂飆:一萬塊能買多少?「天才法案」後利多消息旺盛!
在全民等待萬元現金入袋的同時,比特幣市場正經歷一波強勁漲勢。比特幣價格已衝上11.5萬美元,渣打銀行甚至喊出年底20萬美元的目標,某些分析師更看向25萬美元。換算下來,當前新台幣1萬元約可買到0.0029枚比特幣。
這波漲勢背後,除了市場資金的推動,美國「天才法案」(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的簽署,也為加密貨幣市場注入了強心針。該法案為穩定幣提供了明確的監管框架,被視為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態度轉向開放的訊號。這不僅提升了市場對穩定幣的信心,也間接利好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尤其是比特幣。此外,全球主要國家對加密貨幣監管態度的逐漸明朗化,以及更多機構投資者的入場,都為比特幣的未來走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風險與機會並存:專家提醒「試水錢」與資產配置原則
儘管比特幣市場看似誘人,但其高波動性仍是投資者必須正視的風險。歷史上比特幣多次腰斬,波動率遠高於傳統資產。監管政策若轉向、交易所被駭等等黑天鵝事件,都可能讓新台幣1萬元瞬間縮水。
對此,動區提醒,對一般民眾而言,當下把比特幣放進資產配置是相當正常的事,但對於一般沒有特別研究的投資者,把比特幣佔比控制在總資產5%到10%以內較為安全,避免單一波動拖垮整體財務。
專家建議:
經濟寬裕者: 對於經濟寬裕的民眾,這1萬元可視為嘗試加密資產的「試水錢」。透過小額投資,了解加密貨幣市場的運作模式和風險,為未來的投資決策累積經驗。
手頭緊者: 對於手頭較緊的民眾,償還卡債或存成緊急預備金,效益可能更高。穩固的財務基礎是任何投資的前提,切勿為了追求高報酬而忽略了基本的財務安全。
風險承受度: 無論最終決定投資、消費或儲蓄,都別忽視基本原則:先搞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再思考報酬空間。以機率上來看,穩固的財富不是一次押注賭贏的,而是長期紀律累積出來的。
結語:
全民普發的萬元現金,為民眾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身財務規劃的機會。在比特幣市場熱潮下,將這筆錢投入加密貨幣確實存在賺取高報酬的可能,但也伴隨著高風險。筆者個人認為,在台電可能迅速迎來電價調漲的背景下,比特幣上漲的速度或許會比電價快,因此筆者自己會選擇買入。然而,對於廣大民眾而言,理性評估自身風險承受度,並將加密貨幣投資控制在合理比例,才是穩健累積財富的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