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在上週四(8月28日)宣佈,自今年7月數據起,將把包括國內生産總值(GDP)、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等六類關鍵經濟數據在區塊鏈上髮佈。
官方表示,此舉旨在提昇經濟數據的透明度和防篡改性,展示政府在創新技術上的應用,並爲其他聯邦部門提供示範效應。
宏觀經濟上鏈的運行機製是怎樣的?
宏觀經濟數據上鏈説白了就是把政府統計的官方數據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防篡改”特性結合起來,確保數據的透明和可驗証。整體可以分爲四個環節:
第一步:數據生成
美國商務部和統計局會按慣例髮佈GDP、PCE等宏觀經濟數據。這些數據往往以表格、報告的形式對外披露,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官方統計成果。
第二步:加密處理
爲了在區塊鏈上保存,相關團隊會先對數據進行哈希運算。所謂“哈希”,就是將任意規模的數據轉化爲一段固定長度的加密“指紋”。它具備唯一性和不可逆性,這意味着一旦原始數據有哪怕一字之差,哈希值都會完全不同。這樣,就能在不公開龐大數據集的情況下,驗証數據是否真實、是否被篡改。
第三步:上鏈存証
生成的哈希值以及部分核心經濟數據會被冩入多個區塊鏈,包括比特幣(BTC)、以太坊(ETH)、索拉納(SOL、Polygon等九大主流公鏈。由於這些區塊鏈節點分佈全球、不可隨意修改,一旦數據存証成功,任何人都能在鏈上查驗其存在和時間戳。
第四步:預言機分髮與應用
預言機平颱Chainlink和Pyth將存証後的數據打包成標準化接口,方便金融市場和Web3應用直接調用。
官方數據上鏈對區塊鏈生態可能産生哪些推動作用?
以GDP和PCE數據爲例,上鏈後的數據可以通過Chainlink和Pyth等預言機提供給DeFi平颱,使藉貸利率、衍生品結算等金融活動能夠基於官方數據自動調整,減少了信息不對稱。
其次,數據上鏈爲預測市場和智能合約創新提供了可靠基礎。預測市場如Augur和Polymarket可以直接引用鏈上GDP數據作爲觸髮條件,實現自動結算,降低爭議和操作風險,從而吸引更多用戶參與,豐富生態應用場景。
此外,上鏈數據的不可篡改和可驗証特性也爲投資者、研究機構及算法交易提供了數字公証,使整個區塊鏈生態的數據可信度大幅提昇,同時減少了對中心化數據提供商的依賴。
當然,這種示範效應也可能帶動其他國家的央行或統計機構考慮採用類似做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爲全球金融市場提供更可靠的數據支撐,還能推動不同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協作。
預言機賽道的春天要來了嗎?
在該數據上鏈項目中,兩大預言機Chainlink和Pyth Network扮演了不同但互補的角色。
Chainlink主要負責從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獲取官方宏觀經濟數據,這些數據通過Chainlink的數據饋送(Data Feeds)被安全地傳輸到多個區塊鏈網絡,支持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自動化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等應用。Pyth Network則負責對上鏈的宏觀經濟數據進行驗証,同時,它提供曆史數據回溯功能,使用戶可以訪問過去五年的GDP和其他經濟指標。
消息公佈後,Pyth Network的原生代幣PYTH在當天飆昇了約70%,最高達0.2美元,創下自2024年3月以來的新高,現交易於0.16美元左右。Chainlink的代幣LINK反應則相對溫和。在公告當天,LINK的價格上漲了約5%,現已回落至23美元附近。
除了Chainlink和Pyth外,預言機賽道的主要項目還包括Band Protocol、API3和Tellor等。
Band Protocol
Band Protocol 是一個運行在 Cosmos 區塊鏈上的預言機項目,Band 最具特色的是其跨鏈預言機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從基於 Web 的 API 中提取數據。與 Chainlink 相比,Band Protocol 更便宜,可以直接調取外部數據,不過,Band Protocol 生態項目相對較少。
API3
API3 的預言機解決方案是讓 API(數據提供者)運營自己的預言機,而不經過中間的 ChainLayer、LinkPool 等節點運營商。
Tellor
Tellor 結合了 PoW 挖礦和 PoS 質押的混合機製,目標是爲 DeFi 協議提供安全和去中心化的數據。Tellor 的缺點是不能實時檢索數據,而且在以太坊上存儲數據比較貴。
可以説,已經沉寂許久的預言機賽道,因美國官方數據上鏈的舉動再次迎來一波關注,但從價格走勢來看,除了Chainlink和Pyth,其他項目的市場反應相對平淡,尚未出現類似Pyth的爆髮式增長。因此,官方數據上鏈究竟能否爲該賽道的其他項目帶來更大的利好刺激,或許仍然有待時間驗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