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加密行業權力已從傳統參與者轉向推動鏈上金融與控制權的五大力量。
這五大力量分別是穩定幣、ETF、底層協議升級、區塊空間安全以及高吞吐執行力。
交易所和監管機構等傳統“看門人”如今作用減弱。
當前加密領域的權力核心圍繞五大槓桿:美元流動性(穩定幣)、資本市場(ETF和資產代幣化)、底層協議升級路線圖、區塊空間安全市場及高吞吐執行力。
自2024年以來,影響力的重心已由過去的“交易所與監管機構”格局轉向新的核心。
比特幣(BTC)現貨ETF已成為主流資本大規模流入的通道。例如,貝萊德的IBIT單只產品資產管理規模約為854億。
與此同時,穩定幣已迅速成為美元結算的最快通道,並在GENIUS法案推出後,現已在美國聯邦框架下運營。
在技術層面,以太坊(ETH)Pectra升級(包括EIP-7702)正在重塑錢包用戶體驗,索拉納(SOL)的Firedancer客戶端即將上線,EigenLayer已將質押以太坊(ETH)轉變為安全性租賃市場,並實現了實時懲罰機制。未來數月,這些領域都將迎來關鍵進展。
“權力”標準定義
直接掌控資金流動或區塊空間
有能力制定並推動他人必須遵循的技術路線圖
已公布並可信賴的下一步落地計劃將在未來數個季度內實現
1. Larry Fink(貝萊德)
貝萊德目前掌控著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現貨ETF及最具影響力的機構級現金代幣化基金。IBIT以資產規模領先ETF賽道,BUIDL已將國債代幣化產品推向面向合格投資者的主流市場,並實現了多鏈佈局。
貝萊德還表示有意拓展加密ETF產品線,產品類型不限於BTC和ETH。
實際影響力
IBIT: 截至2025年8月20日,淨資產約為854億。在該賽道中具有主導資金流和費率的能力,成為傳統金融用戶進入加密市場的事實標準。
BUIDL: 2025年3月,資產管理規模超10億。不再僅限以太坊(ETH)——貝萊德與Securitize已推出包括索拉納(SOL)在內的新份額類別,以拓展分發和可組合性。
Larry Fink的下一步計劃
更多加密ETF: 貝萊德正考慮根據市場需求和監管審批情況,新增ETF產品。
加深資產代幣化底層建設: 預計BUIDL及後續產品將進一步與貝萊德Aladdin系統(其投資組合和運營核心)集成,並根據交易對手方需求推動多鏈接入。
作為ETF資金流與現金代幣化中心樞紐,貝萊德可主導流動性集中方向及鏈上鏈下收益歸屬。
值得注意的是 IBIT是歷史上最快突破100億美元規模的ETF,僅用34個交易日即達成。
2. Paolo Ardoino(泰達公司)
Tether的泰達幣(USDT)是加密領域的數字美元基礎,支撐中心化交易所、鏈上市場及跨境支付。
Tether的規模讓Ardoino可直接影響美元流動性的價格與可得性。
他還將利潤再投資於硬體基礎設施(比特幣挖礦、能源和注重隱私的AI),將Tether定位為行業關鍵基礎設施運營方。
實際影響力
USDT市值: 截至2025年8月21日,約為1670億,為加密行業最大,是鏈上美元流動性基準。
能源與挖礦擴張: 新建比特幣挖礦數據中心,包括巴西生物燃氣項目。
美國戰略推進: Tether聘請了曾隸屬白宮加密諮詢小組的Bo Hines,助力其美國業務佈局。
Paolo Ardoino的下一步計劃
擴展能源和挖礦等硬資產佈局,並構建隱私保護服務的AI/邊緣計算體系。
深化支付和匯款通道,聚焦穩定幣已占主導地位的新興市場美元走廊。
當單一發行方掌控大部分加密美元供應,其儲備選擇、合規態度和基礎設施投入將影響整個市場。
這將改變價差、結算速度及各鏈用戶增長。儘管合規審查趨嚴,但美元穩定幣的市場需求預計仍將持續增長。
行業小知識 2024年,Tether成為美國國債第七大淨買家,領先於眾多國家。
3. Vitalik Buterin(以太坊)
以太坊(ETH)2025年5月的Pectra升級(現已上線)發布了EIP-7702,允許普通外部帳戶(EOA)像智能合約帳戶一樣操作。這一帳戶抽象創新將影響錢包、二層網絡(L2)和支付體驗。
Pectra還提升了驗證者額度,改變了質押經濟學與節點運作。Buterin通過寫作、研究及核心開發工作,持續影響以太坊未來“內置”功能。
實際影響力
Pectra已上線: EIP-7702使EOA可臨時執行代碼(會話密鑰、社交恢復、批量操作),並與ERC-4337兼容,極大提升錢包體驗。
驗證者/質押更新: 單驗證者最大有效質押從32ETH提升至2048ETH,實現質押集中與降低共識負載。
Vitalik Buterin的下一步計劃
歷史數據到期(EIP-4444): 2025年7月已部分上線,降低硬碟需求,為輕節點鋪路,後續還將持續迭代。
Verkle樹與無狀態化: 持續研究以推動以太坊轉向Verkle樹架構,實現無狀態客戶端,降低硬體門檻。
內置PBS(ePBS,提議者-構建者分離機制): 正在推進該機制,強化抗審查能力並優化最大可提取價值(MEV)分配。
以太坊(ETH)依然為L2、錢包及鏈上金融設定規範。Buterin的路線圖將直接影響全生態系統的成本、性能和開發者體驗。
行業小知識 Buterin的Balvi基金曾向馬里蘭大學捐贈940萬USDC(USDC),向新南威爾士大學EPIWATCH項目捐贈約530萬。
4.Anatoly Yakovenko(索拉納)
索拉納(SOL)憑藉高吞吐與低手續費,已成為面向消費者應用及快速美元結算的中心。2025年,網絡上的穩定幣活動激增。
Yakovenko推動的最大突破是Firedancer,這是一款由Jump獨立開發的驗證者客戶端,旨在提升網絡彈性與容量。若成功,將終結索拉納對單一主客戶端的依賴,實現真正的客戶端多樣性。
實際影響力
Firedancer進展: 2025年測試加速推進。早期“Frankendancer”混合客戶端已上線,完整客戶端已回放主網區塊,並在受控測試中實現百萬級TPS——這是邁向生產部署的關鍵里程碑。
穩定幣規模: 至2025年上半年,索拉納日活躍穩定幣地址持續突破百萬,流通規模快速上升。
Anatoly Yakovenko的下一步計劃
分階段推出Firedancer: 隨著Jump從測試到生產加固,持續關注驗證者多樣性指標,時間跨度至2025年末。
支付與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DePIN)重點: 預計將持續優化支付體驗和現實世界基礎設施網絡(如Helium的企業接入模式),索拉納將在速度及成本上直接對標以太坊L2。
若Firedancer順利落地,索拉納的執行層經濟學與網絡彈性將發生巨大變化:極端風險(尾部風險)降低,吞吐型應用承載能力提升,為全球美元流動奠定更堅實基礎。
這一組合將讓Yakovenko在新一輪消費級支付落地中擁有重要影響力。
行業小知識 Yakovenko曾表示,proof-of-history的靈感來源於某次深夜咖啡狂飲,最終催生了2018年白皮書。
5. Sreeram Kannan(EigenLayer)
EigenLayer將以太坊(ETH)的質押轉變為安全性租賃市場。主動驗證服務(AVS,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現在可以“租用”以太坊的信任,無需自建驗證者網絡。
隨著懲罰機制上線及新多鏈驗證功能發布,AVS可在L2上運行並錨定以太坊安全,Kannan已高效協調起眾多項目依賴的新型安全層。
實際影響力
懲罰機制上線(2025年4月17日): 不當行為現可被罰沒,完善了EigenLayer最初設計。上線時已有數十億美元再質押資產和數十個AVS參與。
L2上的AVS: 多鏈驗證功能讓服務可在L2執行且驗證錨定以太坊,實現擴容的同時不犧牲信任。
Sreeram Kannan的下一步計劃
風險機構化: 預計將推動標準化AVS風險模型、保險和運營框架,以滿足機構需求。分析師指出,這些是更廣泛採用的關鍵。
更廣泛的驗證覆蓋: 持續擴展L2原生驗證、跨域服務,並推出如EigenCloud等開發工具,提升“可驗證性即服務”的易用性。
如果越來越多加密基礎設施通過EigenLayer租用安全性,而非自建代幣與驗證者網絡,Kannan的路線圖將決定誰獲得安全保障、風險如何定價、開發者選擇何處部署。
這一變化將影響L2設計、最大可提取價值(MEV)市場以及機構的參與度。
行業小知識 a16z為支持EigenCloud上線,購買了約7000萬EigenLayer(EIGEN)代幣,顯示了對“可驗證性即服務”模式的信心。
潮流變遷:為何不是監管者或交易所CEO?
監管者與交易所領導者依然重要,但2025年決定性力量已轉移。Richard Teng(幣安)主導大額流動性和上幣,Jeremy Allaire(Circle)為USDC在歐盟取得了MiCA全監管通道。
但與Tether對加密美元供應的主導、貝萊德的ETF及資產代幣化管道、底層協議(以太坊和索拉納)升級路線圖及EigenLayer的新安全性租賃市場相比,本周期他們的影響力明顯收窄。
更廣泛的錨點可見於衍生品:2025年迄今,比特幣(BTC)永續合約占成交量約68%。這說明真正主導市場的,是那些掌控資金流向(ETF、穩定幣、執行層及再質押)的力量。
下一步關注重點
資產代幣化進程:BUIDL資產管理超10億,現有索拉納份額,並被多家平台接受為抵押品,顯示鏈上現金實際落地方向。
穩定幣基礎設施:美國GENIUS法案生效後,國債新規與破產優先權規則或將重塑發行方銀行准入與風險格局。
以太坊Pectra後續:EIP-7702已上線,部分歷史數據到期機制正在推進。下一個焦點:內置PBS。
索拉納執行力:Firedancer部署及支付集成將檢驗索拉納在吞吐與彈性方面提升空間。
再質押成熟度:懲罰機制和多鏈驗證後,下一步是標準化AVS風險模型及機構採購框架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