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Daniil和David Liberman,Gonka創始人

比特幣教會了我們構建基礎設施的重要一課:當你獎勵效率時,你會得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

15年前,比特幣挖礦運行在遊戲玩家使用的同樣顯卡上。網絡很慢,算力也很低。但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oW)系統獎勵那些能夠最高效處理區塊的礦工。

這創造了一場構建更好硬體的競賽。如今,比特幣運行在被稱為ASIC的機器上,這些機器的效率比最好的英偉達顯卡高出數十萬倍。不是提高10%,而是10萬倍。這就是當你獎勵最有用工作時會發生的事情。

僅僅在15年內,比特幣挖礦基礎設施就超過了驚人的16吉瓦容量。這代表了足以運行1000萬塊最強大Blackwell英偉達GPU的電力容量——不僅更高效,而且在純粹規模上比OpenAI、微軟Azure、亞馬遜網絡服務、谷歌雲和xAI的總和還要大得多。

AI需要同樣的處理方式

目前,AI運行在昂貴的通用芯片上,因為這就是現有的選擇。但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像比特幣一樣構建AI網絡,任何人都可以貢獻算力並因最高效執行有用AI工作而獲得報酬。

突然間,你不必擁有一支拿著電話簿的銷售團隊,他們可以利用C級高管的影響力來銷售芯片——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生產、安裝並開始"發行貨幣"。

現在,構建專門為AI任務設計的芯片變得更有意義了。

硬體製造商將競相製造最便宜、最高效的AI處理器。改變比特幣挖礦的同樣市場力量將發揮作用。只是這次會有10倍的力量,因為有真正的區塊鏈信仰者擁有數十億美元,他們從比特幣革命中致富。

不要被權益證明分散注意力

許多早期的去中心化AI項目使用權益證明(PoS)——這簡單意味著獎勵給持有最多代幣的人,而不是構建最佳基礎設施的人。

以Bittensor為例。網絡最強大的計算能力集中在實際運行大型AI模型的子網64中。然而其礦工只獲得網絡5%的獎勵。其他95%給了代幣質押者或貢獻明顯更少或根本沒有工作的關聯礦工。

這是顛倒的。我們需要獎勵構建更好硬體的人的網絡,而不是擁有最大凍結資產進行收益提取的人。

真正的區別

工作量證明不僅僅關於加密貨幣。它關於使用競爭來推動創新,而不是接受當前存在的任何硬體。僅僅在10年內,區塊鏈社區就可以構建出產生比其餘中心化市場多數千倍算力的基礎設施。

對於AI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昂貴的中心化計算與像電力一樣便宜和豐富的智能之間的區別。在幾年內,運行AI模型的成本可能幾乎為零。

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今天的AI就像2009年的比特幣。網絡剛剛起步,早期參與者擁有最大的機會。

關注工作量證明AI項目。貢獻算力,無論是你自己的還是從市場租用的。開始挖礦。現在構建這種基礎設施的人將受益最多。

觀點作者:Daniil和David Liberman,Gonka創始人。

相關推薦:Cloudflare計劃推出“NET美元”穩定幣,以賦能AI驅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