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剛剛結束了連續三年夏季平均回報為負的走勢,如今卻進入了被稱為“紅色九月”的最差月份。
九月之所以被稱為“紅色”,是因為比特幣(BTC)在過去12年(自2013年起)九月平均回報為-3.77%,為全年最低。九月也是中國在2017年和2021年實施兩次重大加密貨幣禁令的月份。
這一紀錄主要是由於2017年至2022年連續六年虧損所致。到了2023年,形勢發生逆轉,比特幣(BTC)已連續兩年九月實現上漲,其中2024年九月漲幅達7.29%,創下歷史最佳紀錄。
這一現象源於股市,九月同樣是標普500指數全年表現最差的月份。投資者在夏季休假歸來後更趨於規避風險,資金在第四季度前進行資產再平衡。
不過,這種低迷通常不會持續。歷史數據顯示,九月的虧損往往被十月所扭轉。CoinGlass數據顯示,十月已連續六年實現上漲,比特幣(BTC)歷史上僅有兩次虧損。
紅色九月的監管影響
比特幣(BTC)早期價格波動大且追蹤有限。2013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吸引主流媒體關注,檔案記錄也更加完善。同年,行業數據平台CoinMarketCap上線,CoinGecko於2014年推出。
2013年至2016年間,比特幣(BTC)九月表現各有兩次上漲和兩次下跌。2017年,在首次代幣發行(ICO)熱潮推動下,比特幣(BTC)第二次突破1000美元,並首次突破2000美元。投機熱潮促使中國央行於9月4日禁止ICO,開啟了連續六年“紅色九月”的序幕。韓國緊隨其後,於9月29日實施ICO禁令,其他地區監管機構也相繼發布警告。
此後,市場進入首個加密寒冬,多數ICO代幣價格大幅下跌。據媒體9月5日報導,高盛將放棄加密貨幣交易部門,該行隨後否認此事為“假新聞”。
2019年九月又遭遇打擊,備受期待的Bakkt比特幣(BTC)期貨正式上線。儘管機構流入預期強烈,但交易量低迷,首秀被認為是失敗。三天後,比特幣(BTC)從接近1萬美元暴跌至8000美元以下。據Binance Research於2019年9月30日發布的報告,Bakkt“令人失望的開局”是比特幣(BTC)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三年九月反映出疫情時期及其影響。新冠疫情初期強化了比特幣(BTC)作為抗通脹工具的敘事,但2020年九月資金轉向以太坊(ETH),開啟了“DeFi之夏”。
2021年九月,中國再次出台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禁令。2022年,Terra/LUNA於五月崩盤,市場受重創,九月美聯儲第五次加息0.75個百分點,全年共七次,進一步加劇比特幣(BTC)跌勢。
比特幣的“紅色九月”連敗終結
連續六年九月虧損後,比特幣(BTC)於2023年打破這一趨勢。關鍵催化劑發生在8月29日,聯邦上訴法院裁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拒絕Grayscale將其比特幣信託轉換為現貨ETF的決定“武斷且反覆無常”。
監管機構在該裁決推動下重新審查相關申請,市場信心重燃,認為美國現貨比特幣(BTC)ETF獲批已成定局。裁決為九月注入動能,助力比特幣(BTC)當月上漲約4%。美聯儲也在2022年3月起連續12次會議中11次加息後於九月維持利率不變,提振了市場情緒。
現貨比特幣(BTC)ETF於2024年初在美國獲批並上市。至年中,ETF日均成交額達到數十億美元。宏觀環境更為利好,美聯儲於2024年9月18日實施降息,為2020年3月以來首次。
2024年9月16日,World Liberty Financial項目正式推出,並迅速成為美國大選新焦點。市場普遍認為該項目是特朗普陣營的新加密貨幣創舉,發布時正值其成功競選總統,標誌著加密貨幣在最高政治層面獲得認可。
進一步降息或助比特幣(BTC)突破“紅色九月”魔咒
比特幣(BTC)即將迎來2025年九月,背負著歷史壓力。九月長期以來因監管衝擊和緊縮週期成為市場障礙,投資者情緒屢受打擊。
與以往的下行週期相比,今年整體環境更為有利。現貨比特幣(BTC)ETF持續實現數十億美元成交額,成為機構資金重要入口。2025年期間,困境企業紛紛採用比特幣(BTC)資產管理策略以扭轉頹勢。
加密行業也帶來中國方面的最新猜測,八月傳聞監管層可能允許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流通,但目前官方尚未確認。
鮑威爾在他最後一次傑克遜霍爾演講中發表溫和言論。來源:美聯社
投資者關注點集中在美國,美聯儲似乎已轉向。八月下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任期結束前最後一次傑克遜霍爾演講(任期至2026年5月)。該會議是全球經濟領域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美聯儲主席歷來在此釋放政策風向。
2022年,鮑威爾曾警告激進加息將給家庭和企業帶來“痛苦”。今年,他則轉為鴿派,表示“風險平衡正在轉變”,美聯儲或將調整政策立場。
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16日至17日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再次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