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比特幣在傑克遜霍爾後的急劇回暖演變為看跌的周吞沒蠟燭。
鏈上數據顯示,105,000美元是關鍵支撐,因為中型錢包在拋售。
季節性疲軟和現貨比特幣ETF疲態增加了跌向100,000美元至92,000美元的風險。
比特幣(BTC)在週五大幅反彈,受傑克遜霍爾研討會鴿派言論推動風險偏好,漲幅達3.91%,從111,700美元升至117,300美元。
這是BTC自7月10日以來最強的單日漲幅,激發市場對新高的樂觀預期。但漲勢很快消退,比特幣在週末回落,週一跌至110,600美元。
周線的看跌吞沒K線凸顯下行風險,鏈上數據表明持有者普遍開始分散持有。
Glassnode數據顯示,所有BTC錢包群體目前均呈現分散持有趨勢,其中10–100BTC群體表現尤為突出。不同錢包規模的同步行為顯示出一致的賣方壓力,影響了價格的穩定性。
分析師Boris Vest指出,錢包行為出現分化。小型持有者(0–1BTC)自高點後持續積累,1–10BTC錢包則在低於107,000美元時恢復買入。相比之下,10–100BTC錢包在118,000美元後轉為淨賣出,1,000BTC以上的大型持有者則持續分散持有。
然而,持有100–1,000枚BTC群體在10.5萬美元附近徘徊於積累與分散持有之間,這使得該區間成為關鍵支撐,也是大幅調整前的最後防線。
比特幣的實現價格數據印證了這一拐點。一至三個月持有者的實現價格為111,900美元,三至六個月及六至十二個月持有者的實現價格分別為91,630美元和89,200美元。
這一明顯差距反映出短期持有者在近期高位重倉,而長期持有者的成本則更接近90,000美元。
市場分析認為,若比特幣跌破10.5萬美元,當前價位至9萬美元區間缺乏密集成本支撐,或將加速下跌。這種局面可能迫使近期買家止損,9.2萬至8.9萬美元區間將成為下一個主要需求區。
比特幣季節性與ETF熱度消退影響顯現
本輪回調亦符合比特幣的季節性趨勢。歷史數據顯示,8月至9月常為疲軟期,今年亞洲“鬼月”時間為8月23日至9月21日。據Cointelegraph報導,該期間交易者的風險偏好減弱,獲利了結現象更加明顯。
自2017年以來,比特幣在“鬼月”期間平均跌幅為21.7%,其中2017年跌幅為39.8%,2021年為23%。據此平均值,回落至10.5萬至10萬美元區間與季節性模式及技術支撐區間一致。
此外,加密貨幣交易員Roman Trading指出,BTC當前反彈存在結構性風險。分析師稱,BTC/EUR交易對自去年以來未創下新高,這表明近期漲勢更多受到美元走弱的影響,而非真實需求推動。
Roman進一步指出,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上線後的熱情正在消退,長期週期的疲勞與以往的分散持有階段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