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比特幣改進提案(BIP)旨在應對量子計算機帶來的威脅,計畫逐步淘汰比特幣當前易受量子攻擊的傳統簽名方案,轉而採用具備抗量子能力的替代方案。

該提案名為“後量子遷移與傳統簽名終止”,由美國軟體工程師Jameson Lopp和BitcoinQS創始人Christian Papathanasiou等多位密碼學及區塊鏈專家於本週初共同起草。

雖然目前尚未出現能夠破解比特幣加密技術的強大量子計算機,但最新的技術進展已縮短了時間窗口。根據麥肯錫的預測,一些學術觀點認為,能夠威脅比特幣(BTC)的量子計算機最早可能在2027年至2030年間出現。

比特幣目前依賴ECDSA和Schnorr簽名來保障交易安全。然而,約四分之一的比特幣未花費輸出已在鏈上暴露公鑰,使這部分資金對量子攻擊者尤其脆弱。

“對比特幣發起成功的量子攻擊將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範圍內的重大經濟動盪和損失,”提案警告道,“除了價格層面的影響,礦工為網絡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也可能受到嚴重衝擊。”

提案節選。來源:GitHub

分階段應對量子計算風險

該提案建議採取分階段策略以應對量子計算帶來的風險。第一階段建議阻止用戶將比特幣發送至那些安全性較低、易受量子計算機攻擊的舊地址。

在這一變更實施約五年後,計畫進一步升級,徹底禁止任何存放在這些高風險舊地址中的比特幣被使用,實質上凍結這些資金。

此外,還在研究未來可能實施的舉措,例如允許用戶通過與錢包助記詞相關的特殊加密方法證明所有權,從而追回被凍結的比特幣,但該方案仍需進一步研究和論證。

作者寫道:“我們遷移推遲得越久,協調就越困難。”他們認為,明確且有時間限制的計畫能夠帶來確定性,使各方保持一致,並最大限度地降低災難性量子盜竊的風險。

量子計算威脅比特幣

Naoris Protocol首席執行官David Carvalho近日在Cointelegraph發表評論稱,量子計算的崛起已成為比特幣安全迄今為止面臨的最嚴峻威脅,甚至有可能在五年或更短時間內攻破其加密防護。

他指出,包括微軟的Majorana晶片在內的最新進展正在加速強大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這類設備的運作方式與傳統計算機完全不同。目前約有30%的BTC處於易受量子攻擊的地址中,這些量子系統正威脅著比特幣核心安全算法。

“如果被攻破,持有者將面臨災難性後果——他們的資金將永遠消失,同時也會波及整個生態系統,”Carvalho說道。他補充表示,真正的威脅並非量子技術本身,而是“社區在保障比特幣未來安全方面遲遲未能果斷行動”。

相關推薦:FOMO和寬鬆監管助長加密犯罪“超級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