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點:

  • 到2026年,發達經濟體將有33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形成一個再融資牆,可能會消耗流動性,並在借貸成本保持高位的情況下對風險資產造成壓力。

  • 全球流動性預計將在2025年底達到峰值,歷史上這通常是市場收緊的前兆。

  • 自二戰以來,長期牛市一般持續18至19年;當前自2009年開始的牛市,或將在經歷中期波動後延續至2028年。

越來越多加密市場專家認為,傳統的四年比特幣(BTC)週期已不再適用。他們指出,95%的比特幣已被挖出,約100萬枚BTC目前存放於企業金庫,宏觀經濟與監管力量日益主導價格走勢。

無論減半週期是否完全消失,或只是讓位於其他價格驅動因素,比特幣已與傳統金融市場同步,流動性、再融資需求和長期估值週期成為主導因素。理解這些傳統金融節奏,對於比特幣未來的重要性或許與其減半週期同樣關鍵。

再融資週期:2026年將成為關鍵考驗節點

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總額約為315萬億美元。《金融時報》指出,債務平均到期年限為七年,每年約有50萬億美元債務需要再融資。

2026年將成為關鍵考驗節點,屆時發達經濟體年度“到期高牆”將增長近20%,突破33萬億美元——幾乎是這些經濟體年度資本支出的三倍。在當前高利率環境下,這樣的再融資規模將對政府和企業構成巨大壓力,尤其是那些信用狀況較弱的主體。

這一到期高牆可能成為風險資產的真正壓力測試——包括股票、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務和加密貨幣。市場流動性將被龐大的再融資需求吸收,風險資產的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即使美聯儲今年秋季開始降息,利率水平仍將遠高於2010至2021年間大部分債務發行時的水平。這將導致資本成本上升、信貸利差擴大,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溢價要求也將提升。

風險資產高度依賴充裕流動性和低融資成本。隨著再融資需求擠壓邊際借款人,這些資產或將面臨估值壓力、資金流入減少和波動性加劇。

對於比特幣而言,這一局面對應其四年週期的最後階段——熊市。如全球流動性未能顯著擴張(《金融時報》分析師認為,為維持系統穩定,當前每年需增加8%至10%的流動性),到期高牆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2026年流動性週期會否收緊?

目前,全球流動性依然增長。2025年6月,全球四大央行M2同比增長7%,達到95萬億美元。經濟學家Michael Howell提出的更廣義指標(包括短期信貸負債及家庭和企業現金)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流動性為182.8萬億美元,較2024年底增加11.4萬億美元,約為全球GDP的1.6倍。

然而,流動性同樣呈現週期性波動。Howell的全球流動性指數顯示,2022年12月觸底,目前指向2025年末達到峰值。歷史經驗表明,流動性峰值後市場波動性通常上升:隨著融資趨緊,貨幣市場利率可能飆升,投資者開始拋售風險資產。

全球流動性週期(發達經濟體)。來源:Michael Howell, CrossBorder Capital

美國銀行準備金也呈現類似趨勢。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數據顯示,當前準備金為3.2萬億美元,仍屬“充裕”,但資產負債表縮減目標是降至“充足”水平。

從這個角度看,若2026年流動性開始收縮,比特幣很可能受到影響,熊市或將加深。但如果債務壓力促使央行逆轉政策、注入流動性——即使與Howell預測的流動性週期相悖——流動性擴張反而可能為比特幣帶來新的上漲動力。

長期趨勢可能在2028年達到頂峰

除了流動性和再融資,長期市場週期同樣舉足輕重。《Kobeissi Letter》利用CAPE(週期調整市盈率)模型顯示,當前長期牛市始於2009年,已持續16年。1982至2000年週期漲幅達114%,最終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結束;而1949至1968年則在末期經歷了較小的高點和更深的回調。

長期經濟趨勢。來源:Fidelity

分析師認為,當前市場更接近1960年代的模式,而非1990年代末的泡沫。CAPE模型顯示,在本輪長期浪潮結束前,市場回報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升。如果歷史上持續19年和18年的週期可供參考,這一波行情或將在2028年結束。他們補充道:

“這次牛市非常強勁。”

對比特幣來說,這可能意味著2026年熊市壓力較小,2027年和2028年(新一輪減半之年)或將迎來強勁復甦。

歸根結底,沒有任何單一指標能夠決定未來。債務規模、流動性週期、政策變化、創新與投資者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漲跌取決於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而非任何單一因素。對於比特幣而言,其未來同樣將受到多重變量的共同塑造,而不僅僅取決於減半或流動性峰值。

相關推薦:TRM Labs:伊朗加密貨幣資金流因以色列衝突和Nobitex駭客攻擊下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