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Lucas Kiely,Future Digital首席執行官
加密貨幣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缺乏傳統股票的可量化價值,因此始終處於高度投機的狀態。此外,投資者能夠通過槓桿交易,讓數十億美元資金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技術擁護者認為區塊鏈的創新基礎設施賦予了其價值,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創新能夠為代幣持有者帶來真正的、可觸及的收益。
來自傳統金融領域的專業投資者常常難以適應。加密貨幣沒有可參考的市盈率,沒有可監控的供應鏈,實際上也沒有任何實物資產。這正是加密貨幣與其他所有資產類別不同之處:它完全由情緒驅動——而且,這種情緒往往極其難以預測。
加密貨幣真實反映了完全自由市場的力量。比特幣(BTC)或許是唯一的例外,因為它的供應量有限,且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主導其持有。然而,大多數加密貨幣代幣的漲跌極難預測,主要由交易者推動。
信心、準入與無限槓桿
有人可能會認為,許多股票的估值也並非基於真實價值。確實,蘋果、Meta和英偉達等科技股的估值已經被拉高了一段時間。不過,除了高昂的價格標籤外,這些公司仍有基本面支撐:盈利、現金流、供應鏈和產品。大多數數字資產則沒有這些。
儘管如此,加密貨幣為投資者帶來改變人生的回報預期,有時這些回報確實得以實現。這些成功故事被永久記錄在鏈上,並在社交媒體平台廣泛傳播,使得如今市值已達4.3萬億美元的市場無人能忽視。在加密貨幣這個基本不受監管的領域,投資者往往表現得非理性,犯下重大錯誤。
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槓桿交易帶來的風險上。事實上,槓桿並非投資領域的新概念。散戶投資者在傳統金融領域也可以使用槓桿,但這是受到監管的。例如,美國金融業監管局規定保證金賬戶最高槓桿比例為2:1;外匯槓桿交易僅能通過專業平台進行,且受到嚴格限制;而衍生品交易主要面向合格投資者。
高風險暴露
在加密貨幣領域,任何投資者都可以在交易所輕鬆進行100倍甚至更高槓桿交易。如今,全球最大機構已進入加密領域,這一問題變得尤為突出。槓桿氾濫引發連鎖清算,導致數字資產市場在短時間內市值蒸發數十億美元,甚至僅需幾小時或幾分鐘。
以2025年9月底和2025年10月初的大規模清算事件為例。前者期間,超過18億槓桿交易被清空,後者則在數小時內損失超過190億。儘管後者的真實原因仍存在大量猜測,但可以確定的是,當市場情緒轉向時,多頭槓桿頭寸被捲入了清算連鎖。
一些敏銳的交易者無疑在這輪波動中獲利。然而,大多數加密貨幣投資者還沒來得及登錄交易賬戶,頭寸就已被強平。在加密貨幣領域,這些錯誤的代價遠高於傳統金融,因為規則極少。當市場方向逆轉時,這些頭寸如同紙牌屋般崩塌,帶走數十億美元。
行業發展與監管挑戰
加密貨幣正在不斷發展。全球最知名的資產管理機構已參與其中,全球監管環境也更為友好。但加密貨幣仍然缺乏能夠在瞬間防止巨大市場事件發生的保護機制。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無限槓桿、非現實的預期,以及能夠通過單筆交易撬動市場的機構入場。每一位加密貨幣投資者都必須更加嚴肅地對待市場。有人在比特幣上賺得百萬,也有人在狗狗幣(DOGE)上遭受更大損失。
隨著行業逐步成熟和大型機構的加入,過度自信與過度槓桿已成為當前市場的重大風險。每一位投資者都需要以更系統化的方法應對這一新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