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作者:Doug Colkitt,Fogo創始貢獻者。
為了堅持將去中心化置於一切之上的理念,加密貨幣行業經常忘記其核心用戶:交易者。如今存在的生態系統優先考慮哲學原則而非實際用例——這既阻止了最嚴肅的交易者參與,也推動去中心化金融(DeFi)用戶轉向更中心化的產品。
如果DeFi要擴展到投機之外——並為傳統金融提供有意義的替代方案——那麼核心重點必須是性能。
最小可行去中心化(MVD)應運而生。MVD可以提供一個務實藍圖,在不犧牲真實市場所依賴的速度、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情況下保持抗審查性。
以下是MVD如何實時演進的情況。
傳統金融在DeFi出錯的地方做對了
20世紀90年代標誌著傳統金融的歷史性轉變。自19世紀期貨作為對沖小麥和玉米價格的新方式誕生以來,這些市場已發展成為有史以來最具流動性的金融生態系統之一。
20世紀末標誌著一個重大飛躍,人工低效率的衰落。得益於電子交易平台,高頻交易(HFT)席捲全球。傳統金融通過強調速度、可靠性和執行,為服務其主要用戶——交易者——而設計的技術基礎設施奠定了基礎。傳統金融通過為交易者提供他們繁榮所需的一切,在全球範圍內擴展並贏得了機構信任。
相比之下,DeFi誕生於意識形態:它強調不惜一切代價的去中心化、無需許可的訪問和抗審查性。在此過程中,它繼承了性能限制,如緩慢的出塊時間、不可預測的交易包含和脆弱的最終性。
例如,以太坊12-15秒的出塊時間使其無法用於高頻交易,迫使像dYdX這樣的成功項目完全從該鏈遷移。此外,最大可提取價值(MEV)允許驗證者搶跑或夾擊交易,損害用戶信任和執行質量。
這些缺陷不僅僅是技術故障,這就是為什麼DeFi的基礎可能會降低價格完整性、造成滑點並阻止嚴肅交易者參與。現在,即使是最受歡迎的DeFi協議也難以留住高級用戶並推動大量交易量,證明雖然意識形態令人鼓舞,但基礎設施才是擴展的關鍵。
交易者需要有效的基礎設施
儘管DeFi的創建是為了改善與中心化平台相關的問題(中介機構、長結算期和缺乏透明度),但交易者——特別是高頻和機構交易者——最關心性能。換句話說,他們希望以毫秒(而非秒)為單位測量執行、在波動期間保持正常運行時間,以及快速、可預測和公平結算的交易。
如果DeFi想要與傳統金融競爭,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必須滿足新的技術標準,如高頻交易就緒性。這包括低於100毫秒的出塊時間、1秒最終性、高吞吐量訂單簿、低於50毫秒的包含延遲、內建MEV保護和99.999%的正常運行時間。
如今,這些條件可能看起來像奢侈品,但實際上,它們是世界頂級交易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DeFi想要成為全球金融的新標準,它必須開始優先考慮交易者最關心的事情。
速度和抗審查性可以共存
Web3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它經常將去中心化視為二元選擇。大多數構建者認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最大化它,否則就是出賣。高性能系統考慮權衡,不僅僅堅持純粹性原則。這就是最小可行去中心化(MVD)理論發揮作用的地方。
它認為協議可以維持足夠的去中心化來保持DeFi的獨特之處,而不犧牲性能。抗審查性和無需許可的訪問在最終分析中是重要的。在創建能夠服務真實市場的基礎設施的同時維持這些理想是可能的。通過MVD,構建者可以考慮在保證無信任執行的同時實現最少的去中心化。從那裡,他們可以優化對使交易真正可行最重要的因素,如延遲、最終性和吞吐量。
新鏈正在通過平衡用戶主權與精簡驗證者集合、快速最終性共識和並行化執行來引領這一轉變。這只是一個起點:MVD仍處於早期階段,幾個構建者有獨特機會創建同時開放、公平和可用的基礎設施。
MVD為DeFi的下一章提升標準
要讓DeFi走出實驗階段,它必須完全擁抱MVD。對速度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機構每天都在購買更多數字資產,散戶投資者也在進行越來越多的實驗。
如今,DeFi正在快速發展,衍生品是其增長最快的領域。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預計到2031年將處理超過35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138%),與傳統金融規模相當。隨著Hyperliquid和Aevo等平台的早期勢頭,DeFi確實有真正的潛力變得越來越明顯。同時,這些協議仍然受到第一層依賴性、Rollup延遲和不可預測結算時間的限制。
MVD將需要發揮更大作用。如今,DeFi不能僅僅依靠純粹性。它必須依靠性能、速度和足夠的去中心化來贏得用戶信任。
觀點作者:Doug Colkitt,Fogo創始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