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的暴跌成為加密市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清算事件。CoinGlass數據顯示,清算總額超過190億美元,未平倉合約總額銳減650億美元。這一數字遠超其他知名清算事件,如新冠疫情期間的12億美元清算,甚至FTX崩盤時的16億美元清算。

事件發生後,調查人員普遍認為,幣安交易所的定價預言機漏洞至少是此次事件的部分原因。USDE、bnSOL和wBETH三種錨定加密貨幣的抵押價值,均由幣安內部訂單簿數據決定,而非外部預言機。這使得“統一賬戶”功能用戶在市場異常時面臨被清算的風險。

該漏洞可能在10月10日遭遇了組織化攻擊,但目前證據尚未完全確定。連鎖清算中,USDE的清算量約為3.46億美元,遠高於wBETH的1.69億美元和bnSOL的7700萬美元。穩定幣交易對大規模撤出買方流動性,格外值得警惕。

Cointelegraph Research與AI驅動的市場分析公司Rena Labs合作,獨家獲得了細緻數據。本文深入剖析了USDE/USDT交易對中的異常活動。

大規模流動性潰敗

Rena的異常檢測引擎記錄了穩定幣交易歷史上最劇烈、最複雜的市場錯位之一。令人意外的是,USDE的抵押品安全性並未受到質疑,與此前UST和USDC脫錨不同。USDE的鑄造和贖回依然正常進行。然而,專業做市商卻大規模撤出該交易對流動性。部分原因在於自動化風險評分系統主動撤回報價以降低風險敞口。

暴跌前,USDE的平均總流動性為8900萬美元,買賣訂單結構較為均衡。但在21:40至21:55 UTC期間,幣安該交易對的流動性驟降近74%,降至約2300萬美元。到21:54左右,市場深度幾乎完全消失。總流動性降至僅200萬美元,做市商基本撤離。隨之而來的是買賣價差擴大至22%。

市場在崩盤中失去了結構完整性。交易量激增896倍,因為賣方深度崩潰了99%。這種不平衡將USDE的價格在幣安現貨市場上推低至0.68美元,而在其他交易所則保持在掛鉤附近。

在10分鐘的危機期間,交易強度比正常每分鐘108筆交易增加了近16倍。它在幾乎3000筆交易每分鐘達到峰值,其中92%是賣單。許多訂單可歸因於恐慌性拋售、止損觸發和強制清算。

異常市場活動的證據

Rena的異常檢測引擎在USDE流動性危機爆發前就發現了異常活動。約21:00 UTC時,系統報告了28起異常,異常率是前一小時的4倍。該引擎記錄的異常包括成交量、價格和交易強度的異常激增,以及可疑的爆發、聚集和連續交易序列。系統還檢測到多種訂單欺詐行為特徵。

在危機前的訂單簿大小配置中可以找到三次明顯的大訂單波動。這些訂單是在BTC已經開始在主要交易所下跌,但USDE尚未進入流動性緊縮之前下達的。

該事件突顯了加密市場中仍然存在的脆弱性和槓桿作用,連鎖清算可以抹去看似安全的交易。就像崩盤期間一些山寨幣99%的跌幅一樣,USDE脫鉤表明許多代幣的市場缺乏有機需求來支撐。在缺乏像Wintermute這樣的大型做市商的情況下,許多加密資產的訂單簿顯示出很少的彈性。

相關推薦:比特幣(BTC)與黃金相關性飆升至0.85,從貨幣向價值儲存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