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雲Web3戰略負責人通過LinkedIn帖子分享了該公司正在開發的第一層區塊鏈——谷歌雲通用賬本(GCUL)的新細節。

Rich Widmann將該區塊鏈描述為"谷歌多年研發"的成果,旨在實現可信中立,並兼容基於Python的智能合約。

據Widmann介紹,GCUL旨在為金融機構提供開放的基礎設施層。"Tether不會使用Circle的區塊鏈——Adyen也可能不會使用Stripe的區塊鏈,"他表示,暗示谷歌網絡的中立性可能有助於擴大採用。

Stripe和Circle也在押注第一層區塊鏈。Circle最近推出了Arc,這是一個為穩定幣金融優化的開放網絡,而Stripe正在與加密風投公司Paradigm合作開發代號為Tempo的秘密項目。

來源:Rich Widmann

根據Widmann分享的圖表,雖然Stripe依靠其1.4萬億美元的支付網絡,Circle將Arc以USDC為中心,但谷歌通用賬本將是一個擁有數十億用戶和銀行級功能的"全球規模"區塊鏈。

Widmann表示,谷歌雲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發布有關該區塊鏈的更多技術細節。

谷歌雲至少從2018年開始就在擴展區塊鏈技術,當時它將比特幣數據添加到其Big Query倉庫中,後來擴展了對以太坊和十多個其他網絡的支持。

這一推進在2022年隨著專門Web3部門的成立而加速,該部門此後與Coinbase、Polygon和Solana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谷歌雲與芝商所測試通用賬本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集團目前正與谷歌雲合作測試通用賬本的代幣化和支付功能。

這一合作在3月披露,當時兩家公司宣布了一項試點計劃,測試代幣化資產結算和批發支付系統——儘管具體資產未透露,完整的市場參與者試驗將於2026年開始。

當時,CM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Terry Duffy表示,通用賬本可以"在世界向24/7交易轉變的過程中,為抵押品、保證金、結算和費用支付帶來顯著效率提升"。

通過與CME達成試點合作——該交易所在2025年第二季度創下17億美元收入記錄,日均交易量達3020萬份合約——谷歌正瞄準全球金融的核心基礎設施。

谷歌關於其第一層區塊鏈的最新更新正值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開發自有區塊鏈的更廣泛浪潮。

由Tether相關投資者支持的初創公司Plasma在2月宣布計劃在籌集2400萬美元後,為USDt構建專注於結算的第一層區塊鏈。

6月,Robinhood為其歐洲客戶推出了代幣化美國股票和ETF。這些代幣目前在Arbitrum上發行,但該公司計劃未來將其遷移到自己的原生第二層區塊鏈。

相關推薦:比特幣(BTC)礦企Hut 8宣布在美國擴張1.5吉瓦產能,股價上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