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3浪潮席捲全球,香港積極擁抱數位資產的背景下,關於“全球首個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已在香港發行”的傳言近日甚囂塵上。然而,2025年9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重磅闢謠,明確指出相關消息為假新聞,並提醒投資者保持警惕。金管局強調,目前尚未發出任何穩定幣發行人牌照,任何進行穩定幣發行或宣傳推廣的行為均屬違法。這一闢謠,不僅澄清了市場上的不實信息,更再次凸顯了香港在數位資產監管上的審慎態度,以及打擊加密騙局的堅定決心。

一、金管局重磅闢謠: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未在港發行

近日,社交媒體上流傳著“全球首個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已在香港發行”的消息,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對此,香港金管局迅速作出回應:

  • 明確指出假新聞: 金管局提醒公眾,相關消息為假新聞,投資者切勿上當受騙。

  • 強調牌照制度: 金管局重申,《穩定幣條例》已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根據條例,任何人在業務過程中於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或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其發行活動,均需要獲得金管局發出的穩定幣發行人牌照。

  • 尚未發出牌照: 金管局明確表示,目前尚未發出任何穩定幣發行人牌照。因此,任何進行穩定幣發行或宣傳推廣行為,均屬違法。

  • 加強市場監管: 金管局會監察市面上涉及穩定幣交易的情況,若發現有涉嫌違反《穩定幣條例》的行為,將根據相關事實和證據,考慮採取進一步跟進行動。

二、香港為何尚未發放穩定幣牌照?多重因素考量

儘管香港積極擁抱Web3,但截至目前還未發放任何穩定幣牌照,這背後有多重因素考量:

  • 制度實施時間短,處於過渡期: 《穩定幣條例》於8月1日生效,實施時間才一個多月。金管局也要求申請者只需在10月底前提交牌照申請,首批牌照預計也將於2026年初發放。目前正處於申請與審核的準備階段,企業也需時間適應新規定,導致尚未有牌照核發。

  • 嚴格的監管門檻: 金管局對穩定幣發行人設下了高標準,包括2500萬港元的資本要求、嚴格的反洗錢措施及明確的商業計畫。審核過程嚴謹,預計最終也僅有少數機構能通過。

  • 平衡創新與風險防範: 穩定幣市場規模龐大但風險高,金管局希望優先確保金融穩定,避免重蹈2022年穩定幣崩盤的覆轍。

  • 全球監管與本地經濟考量: 香港參考了國際標準(如FSB建議),需與證監會等機構協調,並應對跨境挑戰,如人民幣穩定幣的應用。因此金管局希望謹慎推進牌照審批,確保香港在全球Web3競爭中保持前行的同時,也能夠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

三、打擊加密騙局:保安局成立虛擬資產情報工作組

在穩定幣監管趨嚴的同時,香港在打擊虛擬資產騙案方面也重拳出擊。

  • 騙案增多: 9月23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使用虛擬資產收取騙款的騙案增多。有些騙案以前是經過銀行匯款,現在則經虛擬資產平台拿取騙款。

  • 成立情報工作組: 保安局已成立虛擬資產情報工作組,與虛擬資產平台合作,為騙案設立“止付機制”。鄧炳強強調,虛擬資產服務商必須要有機制,如果發現騙案發生,而金錢仍然在虛擬資產平台裡面,就應像銀行體制一樣,將這些款項不要再給出去,先進行止付。

  • 巨額損失案例: 就在9月20日,香港警方接獲一名75歲本地男子報案,指其遭遇虛擬貨幣投資騙局,被騙走價值約2620萬港元的ETH。這起案件再次凸顯了虛擬資產騙案給受害者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

結語:

香港金管局的重磅闢謠,再次提醒投資者在虛擬資產市場中保持警惕,警惕假新聞和加密騙局。儘管香港積極擁抱Web3,但其在數位資產監管上始終秉持審慎態度,致力於構建一個安全、透明、合規的市場環境。穩定幣牌照的審慎發放,以及保安局打擊虛擬資產騙案的堅定決心,都表明香港正努力在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之間尋求平衡。對於投資者而言,務必通過官方渠道獲取信息,選擇合規平台進行交易,切勿輕信未經證實的消息和高回報誘惑。

相關推薦閱讀:香港ETH巨額投資騙局引矚目,保安局成立虛擬資產情報工作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