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虛擬資產市場正經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根據富達國際投信公司調查,台灣持有虛擬資產的投資人比例在一年內從12%飆升至24%,足足翻了一倍,其中年輕族群更是主力。然而,面對這股熱潮,台灣央行卻在近期理監事會後發布報告,直指新台幣穩定幣的「誘因低」,並強調穩定幣的支付功能可能對傳統金融機構的跨境收益造成衝擊。究竟這份央行報告透露了哪些關鍵訊息?台灣投資人又該如何看待穩定幣的未來與風險?
一、台灣虛擬資產投資人翻倍:年輕族群成主力,USDT最受青睞
台灣的虛擬資產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富達國際投信公司調查顯示,台灣持有虛擬資產的投資人比例已從去年的12%大幅躍升至今年24%,且高達51%的持有者預計未來一年將增持。這股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年輕族群。
根據台灣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幣託(BitoPro)的統計,2024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二季,新開戶年齡以18歲至29歲居冠,占比33%;其次為30至39歲,占29%。這意味著,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佔了新開戶的逾六成,成為推升市場的新進動能。
在投資標的偏好上,40歲以下投資人最愛持有的資產為USDT(泰達幣),占比高達44%,其次依序為比特幣(BTC)10%、狗狗幣(DOGE)8%、以太幣(ETH)8%、艾達幣(ADA)6%。幣託執行長鄭光泰分析,由於台灣僅開放現貨交易,許多年輕投資人會選擇在台幣交易所用法定貨幣(台幣)買入USDT,再將這些穩定幣轉移至境外交易所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幣託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出的「點數兌換加密貨幣」服務,意外在18至39歲的年輕族群中掀起熱潮,甚至出現透過全家點數累積五位數加密資產的「人體挖礦」現象。
二、央行警示:穩定幣易淪洗錢詐騙工具,新台幣穩定幣誘因低
儘管台灣虛擬資產投資熱度高漲,台灣央行在近期理監事會後發布的報告中,卻對穩定幣的發展表達了謹慎態度。央行指出,穩定幣具有支付功能,如果缺乏適當監管,不僅不利消費者保護,還可能影響支付與金融體系的健全運作。加上虛擬市場詐欺、洗錢等非法活動頻傳,穩定幣可能淪為洗錢、詐騙工具。
央行採取歐盟作法,將穩定幣相關規範放在虛擬資產專法中,而非像美國設立穩定幣專法,並將與金管會共同訂定相關子法。報告中也提到,穩定幣發行涉及向不特定大眾吸收資金,與電子支付的儲值款項類似,且均為支付用途。穩定幣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所發行,性質類似台灣悠遊卡、一卡通等電子支付代幣化,但不同之處為穩定幣可在虛擬市場交易,電子支付尚無此功能。
然而,對於新台幣穩定幣的發展,央行報告卻潑了冷水。報告指出,新台幣穩定幣沒有利息,且新台幣非國際貨幣,大眾持有新台幣穩定幣的誘因較低,對台灣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影響有限。目前虛擬市場以台幣計價的虛擬資產不多,台幣穩定幣需求並不大,且台灣支付體系相當完整,已有信用卡、金融卡、銀行存款及電子支付等多元支付工具,因此新台幣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對台灣支付體系影響應有限。
三、穩定幣對貨幣供給影響不大,但威脅金融機構跨境收益
央行報告也澄清了市場上對穩定幣影響貨幣供給的迷思。報告指出,新台幣穩定幣發行應僅造成市場資金重新分配,對台灣廣義貨幣總計數(M2)與銀行信用創造影響不大。民眾購買新台幣穩定幣後,發行人將所收取的資金用以購買準備資產,資金仍在貨幣體系內流通,M2大致保持不變。此外,央行仍可透過調整政策利率及公開市場操作,調節整體新台幣流動性,因此新台幣穩定幣發行應不會干擾台灣貨幣政策傳遞機制。
然而,穩定幣對全球支付體系最直接的影響是排擠SWIFT系統的美元交易量,挑戰金融機構與SWIFT收益。目前全球銀行跨境支付清算主要透過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進行,美元為最主要的交易幣別。與傳統跨境支付系統相比,穩定幣可排除往來銀行、代理行及清算系統等繁複流程,降低成本、提升跨境速度,增加時間彈性等便利。傳統跨境交易流程耗時15工作日,每筆手續費0.250美元,而穩定幣幾乎都是即時結算,單筆手續費不到0.1美元。透過區塊鏈與穩定幣,可以簡化金流、即時清算、提升交易效率、節省中介機構手續費等,24小時全年無休進行。
四、穩定幣市場規模近3千億美元,信任仍是關鍵挑戰
央行指出,隨虛擬資產市值約達3.9兆美元,穩定幣市場規模也成長至2989億美元,其中USDT與USDC佔8成為大宗。穩定幣主要分為三類:以高品質、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為擔保的穩定幣(如USDT、USDC)、以虛擬資產為擔保的穩定幣(如Dai)及演算法穩定幣(如TerraUSD)。
然而,最主要的關鍵挑戰仍是市場信任。2022年5月Terra破產,2023年3月對加密貨幣友善的矽谷銀行(SVB)倒閉遭FDIC接管,波及把部分美元準備資產存於SVB的Circle公司,使USDC與美元暫時脫鉤,USDC最低跌至0.85~0.87美元。這些事件都提醒投資人,穩定幣並非絕對穩定,其背後的準備金管理和發行商的信用風險仍需高度關注。
結語: 台灣虛擬資產投資人的快速增長,顯示市場對數位資產的熱情不減。然而,央行對新台幣穩定幣的謹慎態度,以及對穩定幣潛在風險的警示,提醒我們在擁抱創新之餘,更應重視監管與風險控管。年輕族群對USDT的偏好,以及透過境外交易所進行衍生性商品交易的現象,也凸顯了台灣市場在虛擬資產監管上的挑戰。未來,如何在鼓勵創新與維護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台灣虛擬資產發展的關鍵課題。
相關推薦閱讀:台灣央行穩定幣研報:打臉「三份美元」迷思,與悠遊卡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