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即將收官,加密市場卻提前進入寒冬。整個板塊成交清淡、資金面緊繃,ETF 連續數週淨流出。

就在市場普遍擔憂“加密冬天是否捲土重來”之際,華爾街卻拋出了一份看似利好的宏觀預測:美國銀行(BofA)預測 2026 年美國實際 GDP 增速將達到 2.4%。

但是,2.4%的增長,足夠讓比特幣擺脫低迷嗎?答案遠沒有那麼簡單。

BofA 的樂觀與 JPM 的憂慮

BofA 給出的 2.4%預測確實亮眼。他們認為:

  • OBBBA 財政法案將通過消費與企業資本開支額外貢獻約 0.5 個百分點

  • 美聯儲 2025 年已啟動降息,2026 年下半年效應全面釋放

  • 貿易政策轉向更溫和,關稅不確定性下降

  • AI 投資熱潮不減

  • 基數效應讓數據更好看

同時,核心 PCE 預計 2.8%、失業率僅微升至 4.3%,經典的“軟著陸+略黏性通脹”劇本。

但摩根大通(JPMorgan)卻潑了盆冷水。他們提醒,2026 年將是壓力測試年。

  • 特朗普時期關稅每年貢獻近 3500 億美元財政收入,正面臨最高法院複審,結局未知

  • 美中在關鍵礦產上的博弈,可能帶來典型的滯脹式供給衝擊

  • 2026 年中期選舉大概率翻轉眾議院,政策僵局風險上升

  • 關稅若持續,UBS 預計核心 PCE 會在 2026 上半年觸及 3.2%,並長時間徘徊在 2%以上

同一幅 2026 年畫布,BofA 看到順風,JPMorgan 看到暗礁。不過,加密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這 2.4%的增長,到底會帶來流動性,還是更高的真實收益率?

比特幣真正的 K 線不是 GDP,而是真實收益率

過去八年數據已反覆證明,比特幣與美國真實收益率(Real Yield)呈現高度負相關。當 10 年期 TIPS 收益率跌至 0 甚至負值,比特幣往往開啟主升浪(2020-2021、2023-2025 上半年的兩次大牛市皆是如此)。當真實收益率快速升至 1.5%以上,比特幣則大幅回調甚至熊市(2022 全年正是典型)。

目前 10 年期 TIPS 收益率已逼近 2.2%,處於 15 年高位區間。21Shares 和 Binance Research 不約而同指出,在 ETF 時代,比特幣已徹底宏觀化,其定價邏輯更多取決於全球流動性與真實收益率,而非鏈上基本面。

也就是說:

真實收益率下降 → 現金與短期國債失去吸引力 → 資金輪動至長久期、高 Beta 資產 → 比特幣 ETF 資金流入 → 價格上行

真實收益率居高不下 → 現金與國債提供正真實回報 → 比特幣作為零息資產直接被比下去 → ETF 資金流出 → 價格承壓

同一根槓桿,既能撬起牛市,也能砸出深坑

BlackRock IBIT、Fidelity FBTC 等現貨 ETF 日均交易量已占比特幣現貨交易的 40%以上,單日淨流入/流出輕鬆破 10 億美元。

如果 BofA 的劇本成真,那麼傳統機構只需輕點滑鼠,就能把固定收益配置切換到比特幣,ETF 會成為 2026 年最強做多槓桿。

但如果 JPMorgan 的風險逐一兌現,真實收益率就可能長期徘徊在 2%以上。此時 4%-5%的名義美債收益率對保守資金極具吸引力,比特幣 ETF 將面臨持續贖回,2026 年可能上演“宏觀強、比特幣弱”的尷尬一幕。

2.4%只是背景板,真實收益率才是主角

歸根結底,2026 年美國經濟增速是 2.0%還是 2.4%,對比特幣而言其實不重要。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這增長背後附帶的金融條件。

如果增長伴隨著通脹回落、真實收益率下行、流動性重新寬鬆,比特幣大概率成為本輪“軟著陸交易”中最鋒利的 Beta 工具;如果增長被關稅、赤字、地緣政治拖入“高通脹+高真實收益率”的泥潭,比特幣可能在表面繁榮的美股旁邊,繼續經歷一場漫長而痛苦的相對熊市。

當下真實收益率高位、ETF 資金面脆弱,短期仍需保持謹慎。但中長期看,只要全球仍走在降息週期的大框架裡,真實收益率總有回落的一天。那一天,才是比特幣真正翻身的機會。

投資者現在最需要做的,不是盲目押注 2.4%這個數字,而是密切盯住 10 年期 TIPS 收益率的走向。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相關推薦:Animoca 押注山寨幣上漲以吸引投資者,計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