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hainalysis報告,華盛頓的監管勢頭和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基金推動美國在加密貨幣採用率方面上升兩位至第二名。
美國僅次於印度——印度連續第三年保持榜首位置,並推動亞太地區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間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Chainalysis在週三發布的2025年全球採用指數中表示。
Chainalysis首席經濟學家Kim Grauer告訴Cointelegraph,加密貨幣採用主要在規則更清晰、機構基礎設施更完善的成熟市場,以及穩定幣正在改變人們資金管理方式的新興市場中加速發展。
"推動這種採用的最大驅動力是實用性:無論是用於匯款的穩定幣、通脹易發經濟體中的儲蓄,還是滿足本地需求的去中心化應用,當加密貨幣解決實際問題時,人們就會採用它。"
巴基斯坦是最大的上升者之一,攀升六位至第三名,而越南和巴西躋身前五名。
尼日利亞儘管在過去一年取得了一些監管進展,但從第二名跌至第六名,而印尼、烏克蘭、菲律賓和俄羅斯填補了前十名。
整體排名考慮了四個子指數,評估了通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服務從零售和機構獲得的加密貨幣價值。
美國因ETF採用和更清晰規則升至第二
美國從Chainalysis上次報告的第四名上升至第二名,這得益於現貨比特幣(BTC)ETF採用增加和更清晰的法規,這些法規使加密貨幣在傳統金融中的作用合法化。
"監管清晰度對大型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尤其重要,對它們來說,合規、法律和聲譽考慮往往排名很高,"Grauer說。
Farside Investors數據顯示,美國現貨比特幣ETF自去年1月推出以來已吸引545億美元資金流入,其中絕大部分資金流入發生在去年6月至今年7月之間。
據彭博社上月底報導,投資顧問和對沖基金也在第二季度開始積極買入現貨以太坊(ETH)ETF,分別購買了13億美元和6.87億美元。
印度領先推動亞太地區成為增長最快地區
儘管近年來遭遇監管挫折,印度在所有四個子指數中均排名第一,部分原因是其精通技術的人口和龐大的海外僑民使印度成為加密貨幣匯款支付的熱點。
"草根加密貨幣採用往往會跟隨這些現實需求存在且緊迫的地方,即使監管條件不利,"Grauer說。
亞太地區同比增長最高,總接收價值增長69%至2.36萬億美元,由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領導,菲律賓、韓國和泰國也躋身前20名。
拉丁美洲增長10%,"強化了該地區作為加密貨幣增長最快中心之一的軌跡,"Chainalysis在報告中表示,巴西和阿根廷躋身前20名。
東歐在人均加密貨幣採用方面領先
當按人均基礎評估採用情況時,Chainalysis排名呈現出不同的畫面,東歐國家烏克蘭、摩爾多瓦和格魯吉亞位居榜首。
該地區其他躋身前20名的國家包括拉脫維亞、黑山、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和白俄羅斯。
Chainalysis表示,經濟不確定性、對銀行系統缺乏信任以及該地區強大的技術素養相結合,可能促成了人均採用率的強勁表現。
"這些因素使加密貨幣成為財富保值和跨境交易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面臨通脹、戰爭或銀行限制的國家。"
數據顯示比特幣仍是王者
Chainalysis研究結果顯示,比特幣仍然是進入加密貨幣的主要入口,占法幣流入的4.6萬億美元以上。
下一個類別是第一層代幣(不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也超過4萬億美元,而穩定幣以略低於1萬億美元位居第三。
模因幣在同一時間框架內的流入約為2500億美元。
美國以4.2萬億美元的入金量領先,韓國以1萬億美元位居第二。比特幣在英國和歐盟的份額特別強勁,近一半的法幣購買流向了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