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白話區塊鏈,作者:李榮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潮水的方向正在改變。當許多人還沉浸在加密ETF獲批的狂歡中時,Web3的大規模應用“臨界點”已悄然降臨。
這不僅是友好法案的落地或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更是一場深刻的“範式轉移”:交易所業務正被倒逼“上鏈”,更高效、透明的DeFi 正在嶄露頭角,讓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邊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模糊。
未來已來,傳統金融與DeFi的融合將釋放巨大機會。作為行業參與者,我們必須看清,哪些是真正的“入場時機”,哪些只是最後的泡沫。
Web3即將迎來臨界點
從web3中長期發展的角度看,是會迎來巨大的應用落地的機會,之前幾輪說這個還太早,但是現在也差不多到了臨界點了,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從法律法規層面,隨著加密貨幣ETF的發行及擴容,Trump總統的一些加密貨幣友好言論及隨之而來的友好法案落地,給這個行業放行,比如今年年中穩定幣天才法案的通過,給這個行業放行,會有更多傳統的金融機構,帶著專業知識和工具以及真金白銀入場。
其次是區塊鏈及Web3技術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已經完全具備大規模應用落地遷移的條件,以太坊今年也迎來了自己的十週年,經過此前多次黑天鵝事件及各種破壞性的壓力測試,時間證明了以太坊和layer2以及後續配套的各種基礎設施是能夠支撐大規模的應用落地。
在技術及基礎設施成熟的同時,相關的從業人員和人才隊伍的培養也已經初具規模。尤其是以Solidity以及Rust語言為代表的智能合約開發者形成生態,這也支撐著行業的進步和未來的發展。
還有就是微策略及眾多的美股DAT公司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機構和個人購買加密貨幣的門檻。 以前很多機構(如基金及家辦)是不允許購買加密的ETF,但是他們可以買美股,把加密貨幣裝進DAT公司可以說是打開了潘朵拉魔盒,它進一步降低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進入的門檻,也算是一種創新,但是尤其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資產託管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敲和各種流動性置換的暗箱操作,而這需要時間去完善,預想也是會有一些黑天鵝會飛出來的,所以我說市場會有泥沙俱下的機會。
綜合來看,已經到了某種臨界點的位置,而且是web3 mass adoption的機會,作為普通投資者的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入場時機。
任何技術及相關行業的發展總是曲折向上的,不要著急,總是會給你一個入場的機會,所有的冬天都是給那些沒有上車的人重新上車的機會。
未來機會在哪?
一方面還是公鏈的機會,你說再像之前那樣幾十上百倍的機會很難,但是相對而言,具備較大的成長性是有的,一些小項目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其次就是大型交易所業務遷移上鏈的機會,上一波是交易所依托自己的流量優勢,用影響力和流量變現,通過投資早期項目獲得高估值進行上市變現,而這波再也玩不下去了。
用戶也不是傻子。那些一上來就幾十上百億美金的項目,而且很多連業務基本邏輯都很扯淡,但是一上線,估值就很高,然後瀑布。
個人認為這波主要是交易所或者傳統金融機構真正的業務遷移上鏈帶來的機會。以及一些傳統defi項目(看這個行業發展多快,defi出現沒多久就分出了傳統和新defi),有現金流並且持續運行很久的,跟傳統機構合作或者新增了傳統業務上鏈並精細化管理的機會,同時隨著法律法規的允許,之前不能做的很多嘗試也可以做了,這無疑提供了很多想像空間。我們以binance和coinbase為例。
但在講這之前不得不提這兩年紅的發紫的項目Hype,hype十幾個人的團隊支撐的交易量到了這個級別並且持續運行了這麼久。這充分說明匿名、無需許可的永續以及現貨去中心化交易所有可能就是未來的主線。
首先從內核角度看,它就是更加有效率,更加的透明,更加的去中心化,十幾個人支撐了這麼大的交易量,而binance是多大的體量,需要技術,運營,客服營銷,以及維繫跟KOL關係的各種公關,而且還稍顯吃力,尤其是1011大爆倉之後的一些市場傳聞。
因此hype的模式是打疼了很多中心化交易所的,使得很多中心化交易所不得不直面問題,直接下場做永續和現貨的dex,同時由於技術的進步,訂單簿模式技術足夠成熟,效率也是越來越高。
因此binance有cz直接下場為aster打call,coinbase是Avantis,以及其它的交易所也在依葫蘆畫瓢。構建交易所-公鏈-dex及defi應用全鏈條。
比如binance-BNBchain-aster(pancakeswap/lista/venus),coinbase-Base-Avantis(Aerodrome/Morpho) 目前Avantis暫時沒有現貨,只有永續合約的dex,但是我估計相關的功能會在路上,完善這個鏈條。
這個是真正的把交易所的業務慢慢的遷移上鏈,這是一股趨勢,並且不可阻擋,因為無需許可,匿名的,並且7*24小時,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帶來的極致效率的提升就是比現有的需要重度運營的中心化交易所更高效。
這是技術的進步,也是理念的進步。
Cefi與Defi 邊界模糊
當然我並不是說未來中心化交易所就沒用了,中心化交易所依然會繼續存在。目前在撮合交易以及支持大規模用戶並發方面,中心化就是有它的優勢,這個無可厚非,因此中心化交易所會長期存在,但是市場空間會被去中心化交易所蠶食。
只是這種無需許可匿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給更多的人提供了一個選擇。
此次1011大爆倉事件帶來的後遺症,由於中心化交易所自動平倉機制(ADL:auto-deleveraging)的不透明,傷害了很多用戶,市場傳言1011大爆倉實際爆倉量遠比披露的要高。因此就是會使得有一部分人有這樣的需求,遷移到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交易所應對的方式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binance已經推出了binance alpha及alpha2.0,目前binance用戶可以在交易所用資金購買鏈上的代幣,binance主頁也有了binance alpha專區,其流動性由pancakeswap提供,未來的交易所借貸資金接入lista、venus又有什麼不能接受呢?可能已經接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這些事情對用戶是無感的。
按道理coinbase提出這個口號更早,Base鏈推出來的時候就提出要把coinbase全部上鏈,但是他一直強調自己的合規性,因此做相關業務時不免束手束腳,尤其是當時的拜登總統及sec主席對加密貨幣施加的各種限制,coinbase沒有辦法像binance那樣完全甩開膀子去做Base鏈及項目。
但是Base鏈已經明確宣布要發幣也許會完全改變這個格局,給Base鏈生態,以及coinbase整個業務生態打一劑強心針。
同時看看coinbase作為一家上市的美股公司,而旗下的業務之一的Base鏈發幣,他們會去如何處理相關的法律架構,如果這個流程打通了,也給其它的項目打了樣。會有更多的defi公司上市,也有可能會更多的上市公司發幣,相關的併購合作也是一種可選項,潘朵拉魔盒已經打開。
只要效果好有財富效應,一定會引發效仿,會有更多的業務進行遷移上鏈,最終就是完全模糊相關邊界,甚至最終對用戶無感,用戶無法區分這個是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
另外最近也聽說hashkey這個香港合規交易所也在考慮上市,也不知道他們會如何處理它們已經發的幣hashkey,局面真是越來越熱鬧了。
另一方面Robinhood作為老牌券商轉型切入加密貨幣交易業務也獲得了成功,市值飆升。在Robinhood可以交易股票,也可以交易加密資產,他們也並不知道自己買的到底是幣還是股,邊界進一步模糊,其它的老牌券商會不會也效仿呢。
還有一方面就是在眾多的perp dex上可以交易部分大市值的美股了,在kraken交易所也可以買賣美股,也就意味著未來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和各種加密貨幣交易所去7*24小時交易股票了。
首先我們不說這對不對,至少這樣資本的流動速度會更快,此前由於金融基礎設施的落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別說玩股票,就是連銀行卡都沒有,他還怎麼玩,但是web3基礎設施的進步,使得穩定幣可以觸及更多的人,相比他們國家本國貨幣,美元穩定幣就是救星,而且只要一個手機就可以做到。
普惠金融的本身對很多落後國家是一種救星,但是如果這些東西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那他們也是風險的波及者,所以凡事有兩面,也要綜合看待。
小結
隨著行業的深入,對於項目本身以及從業者會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專業性層面,需要懂的更多,這也是符合新技術的發展脈絡。
目前出來的新項目動不動就是幾十億上百億美金,基本上都沒法看,希望等來一個泥沙俱下的時刻,這些項目也回到合理的估值,那個時候再好好思考哪些項目值得研究。
因此在這個行業第一要義是要活得久,遠離那些轉身即逝的meme,遠離槓桿合約及相關衍生品,遠離負債,活得久才能看到web3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