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動察Beating,作者:律動編輯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999 年,10 歲的小男孩用午餐的三明治換來一張閃光噴火龍寶可夢卡。當時這看起來只是孩子們之間的普通交換,就像用彈珠換口香糖一樣稀鬆平常。
二十年後,這張卡在拍賣會上以超過 4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這個故事聽起來像是都市傳說,但它確實發生了。那張 1998 年發行的初版噴火龍卡,經過 PSA 評級機構認證為 10 分滿分品相後,成為了收藏界的聖杯。
從一個孩子的午餐交換,到拍賣行的天價成交,這張小小的紙片見證了一個現象級市場的崛起。
而現在,Web3 似乎正在改寫這個市場的遊戲規則。
一個被低估的龐大市場
要理解寶可夢卡牌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瘋狂,需要先了解這個市場的真實規模。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孩子們的玩具,實際上它早已成為一個成熟的投資市場。
根據分析公司 Card Ladder 的數據,寶可夢卡牌自 2004 年以來的月累計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 3,821%。這個數字讓華爾街的基金經理都感到震驚。
作為對比,同期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漲幅為 483%,就連科技股明星 Meta 自 2012 年上市以來也只漲了 1,844%。
這種增長背後有幾個關鍵因素,時間是第一個。1996 年,寶可夢遊戲在日本發布,兩年後卡牌遊戲正式推出。那些最早的卡牌現在已經有了 26 年的歷史,對應了一代人的成長軌跡,當年購買這些卡牌的孩子們,已經成為有購買力的成年人。
Harris 是一位在紐約投行工作的交易員,他與朋友創立了一個寶可夢卡牌的交易社群 NY Crazy's Lab,在一次採訪中他分享了自己在創立這個平台後,接觸到了此前在投行遇不到的各行各業不同群體。
從警察到水管維修工,從高中交易寶可夢卡牌賺取百萬元的年輕人,再到行將就木的老人。寶可夢 IP 的普及化也讓他的周邊在推廣過程幾乎沒有客群的限制。
20 歲到 40 歲這一批千禧時代和 Z 世代的人群是現在寶可夢卡牌主力消費群體。
根據 BBC 報導,現在全球 Z 世代人群的消費力達到了 4500 億美元的量級,而千禧一代的人的年可支配收入則在 8~10 萬億美元,他們的消費力共同組成了現在世界消費支出的50%以上( 千禧一代 35%、GenZ 17%),其中情緒價值消費則占大頭。
稀缺性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價值。早期的寶可夢卡牌發行量相對較小,而且大部分都被孩子們拿來玩耍。經過二十多年的時間洗禮,真正保存完好的卡牌寥寥無幾。一張 PSA 10 分的初版噴火龍,全世界可能只有幾百張。
除了卡本身的稀有等級(Common、Uncommon、Rare)的差別,各自等級中還有許多細分的等級。不同個寶可夢在每一季度的卡包也有不同,加之一些特殊限量發行的卡、不同語言地區的特有卡,寶可夢公司可以說將稀有度的玩法用多維度組合拉升到了一定的程度。
名人效應則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2020 年疫情期間,知名 YouTuber Logan Paul 花費 600 萬美元購買了一盒 1998 年的寶可夢卡包,並在直播中開包。
這個事件引發了全球關注,讓寶可夢卡牌從小眾收藏品變成了主流投資標的,蘇富比、佳士得這類傳統拍賣行也逐漸開始正視 TCG 行業的價值,先後開放了寶可夢專場拍賣會。
2021 年 7 月 ,Logan Paul 又以 530 萬美元的價格從收藏家 Marwan Dubsy 手上購買了一張"皮卡丘插畫師"卡牌,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這一事件徹底引爆了寶可夢卡牌的交易市場。
寶可夢卡牌的投資邏輯也隨著交易量增大變得成熟。專業評級機構如 PSA 和 BGS 建立了標準化的品相評估體系,從 1 分到 10 分,每 0.5 分的差距都可能帶來價格的巨大變化。
eBay、PWCC 等平台提供了透明的價格發現機制,讓投資者可以像研究股票一樣分析卡牌的價格走勢。
這甚至給卡牌鑑定行業帶來巨大的利潤空間,據研究數據表明,2024-2025 年該領域的規模約為 3.6 億到 4 億美元,而正以 CAGR 7~8% 的速度增長,至 2030 年整體市場可能達到約 5.6 億美元以上。
數據顯示,美國玩具領域銷售量在 2025 年前四個月增長了 6%,這主要歸功於新的寶可夢發布和收藏卡牌的日益流行。
沃爾瑪市場報告顯示,2024 年 2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間,交易卡牌銷售增長了 200%,其中寶可夢卡牌銷售同比增長超過十倍。
困境中的寶可夢
儘管寶可夢卡牌市場已經愈發成熟,但它仍然面臨著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市場的效率,也限制了普通投資者的參與。
傳統的寶可夢卡牌交易流程相當繁瑣,你需要將卡牌送到評級機構,等待數週甚至數月的評級結果,而如果不參與評級,卡牌的價格便會被大打折扣。
大部分機構的鑑定成本最低每張卡 20 美元左右,而審查時間長短以及參審卡牌的基礎價值的不同(提供保險等服務),這一費用最高甚至需要 600 美元。
這對離機構所在地較近的北美玩家可能相對方便,而對其他地區的參與者來說成本會變得相當高。
以東亞地區為例,即使通過集體湊單或專業送審中介的方式,成本通常最低也需要每張卡 200~300 塊人民幣左右,是北美地區玩家參審費用的 1.5 倍左右。
在歷經萬難後,在傳統的交易平台(國外多為 eBay 的 TCGplayer、Cardmarket,國內則更為零散是集換社、卡牌之家或閒魚)上拍賣,還承擔高額的手續費(多為 5%~10%,一些線下卡店寄售甚至達到 10%~15%),更別說還要承擔郵寄過程中的損壞風險,以及不同平台的價格落差的信息茧房。
更重要的是信任問題,在沒有第三方擔保的情況下,買賣雙方很難建立信任。假卡、調包、拒不發貨等問題時有發生。
在經歷如此複雜的流程後,交易一張寶可夢卡牌到手的錢可能遠遠低於他本身的價格了,而其二級市場的大波動率也讓寶可夢卡牌交易增添了許多風險。
Harris 在他的寶可夢交易社群裡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每當 NFT 或者比特幣的交易熱情高漲時,大家對寶可夢卡牌的交易熱情也隨之上漲,加密市場活躍時一些玩家甚至會直接用比特幣購買寶可夢卡牌。
但多種限制讓寶可夢卡牌的玩家無法及時運用這個市場規律,泡沫的斷層有時候連他們這些核心的交易者本身也不清楚。
至今為止,寶可夢的卡牌的泡沫已經發生了許多次。像是在 2020 年下半年到 Logan Paul 購買 530 萬美元的“皮卡丘”期間,市場的 FOMO 情緒一度讓許多寶可夢卡牌的價格上漲多達 10 倍,一些特殊卡甚至更上漲了 30~50 倍。
而在這之後價格便一落千丈,市場總體回調了 60% 以上,許多新入場的玩家就此被掛在山頂。
2023 年一些日本的做市商集體拉高一些女性「人物卡」的價格,在一週內某些卡的價格一度被拉升數千美元,而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被砸到只剩 200~300 美元。
漫長的卡牌審查流程加上交易過程的複雜以及空間等限制,在下跌市場中讓寶可夢卡牌的參與者往往無法及時出手,而無法逃脫“被歸零”的命運。
而區塊鏈 TCG 交易平台 Collector's Crypt 的創始人 Tuam 對這些問題有切身體會。
作為一名從 1993 年就開始玩《萬智牌》的資深收藏家,他曾是半職業玩家,甚至為發行時間最長的 TCG 雜誌《Scrye》撰稿。
他在上大學前出售了大部分卡牌收藏,用這筆錢支付了本科學費。後來,他剩餘的《萬智牌》收藏價值甚至超過了他房產的價值。
但在過去幾十年間,Tuam 通過 eBay 進行了大量卡牌交易,切身體會到信任、安全、海關、損壞和欺詐等問題帶來的困擾。
他曾將一張價值 1 萬美元的《萬智牌》賣給克羅地亞的買家,結果卡牌在海關滯留了兩個月後被退回,他失去了運費和保險費,eBay 也拒絕退還賣家費用,這耗費了他 40 小時的時間來處理這些無謂的麻煩。
而他發現了更嚴重的是交易結算的濫用。在橄欖球超級碗比賽中,投機者會同時競拍兩支隊伍新秀球員的卡牌,一旦他們支持的隊伍輸了,就會取消訂單或不付款,而贏家的卡牌則會以賽前價格購入,這相當於獲得了一份"免費期貨合約"。
收藏品保管也是令許多收藏家頭疼的問題。2018 年,Tuam 父母的家在加州托馬斯大火中燒毀,包括一輛 1969 年的科邁羅在內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2021 年,他自己在舊金山的家也曾因野火威脅被疏散,他不得不把大量的《萬智牌》收藏品放在皮卡車副駕上,在 105°F 的高溫下放置了 8 小時,這讓他意識到傳統的保管方式存在巨大的風險。
寶可夢公司也曾想用數字化來解決其複雜的結構性問題,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寶可夢公司在 2021 年推出了《寶可夢 TCG Live》,玩家購買實體卡包後可以獲得兌換碼,在遊戲中換取對應的數字卡牌。但這個系統只能實現"實體到數字"的單向流動,數字卡牌無法換回實物,也無法在玩家之間交易。
《Gods Unchained》的執行製作人 Daniel Paez 曾經在暴雪工作,參與過《爐石傳說》等著名卡牌遊戲的開發。他指出了傳統數字卡牌遊戲的一個根本問題:
玩家無法真正擁有自己在遊戲裡的資產。
當 RWA 遇上皮卡丘
正是基於這些痛點,Tuam 決定創立 Collector's Crypt 項目。雖然早在 2017 年就有人討論使用 NFTs 代表現實世界資產,但當時缺乏穩定的基礎設施,如穩定幣和 NFT 交易平台。
直到 DeFi 夏季和 NFT 熱潮之後,圍繞 NFT 的基礎設施才逐漸建立起來,為 Collector's Crypt 這樣的項目提供了可行的基礎設施。
Collector's Crypt 的運作模式相對簡單但極其創新。
首先,他們與專業的保險庫合作,為經過 PSA 或 BGS 評級的實體寶可夢卡牌提供安全存儲。這些保險庫具有溫濕度控制,還有像"哈龍系統"這樣先進的防火措施,探測到火花時會將保險庫充滿泡沫,吸走所有氧氣以滅火。
然後,為每張存儲的卡牌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 NFT。這個 NFT 包含了卡牌的所有重要信息,包括卡牌名稱、稀有度、評級分數、序列號等。更重要的是,NFT 與實體卡牌之間建立了不可篡改的對應關係。
玩家則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這些 NFT 卡牌。他們可以直接購買已經鑄造的 NFT,也可以參與"開包"活動。但與傳統開包不同,Collector's Crypt 的開包體驗被設計成一種具有正向預期價值的遊戲化購物體驗。
傳統的實體卡包,其預期價值通常為負 60% 到 70%。但在 Collector's Crypt 的 50 美元自動售貨機中,平均投入 50 美元可以獲得價值 55 美元的卡牌,這在初始抽卡時就提供了正向的預期價值(10% 的正 EV)。
獲得 NFT 卡牌後,玩家可以選擇多種操作。他們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交易這些 NFT,也可以選擇將 NFT 兌換回對應的實體卡牌,Collector's Crypt 承諾在收到兌換請求後的一定時間內將實體卡牌安全送達。
這個模式解決了傳統市場的幾個核心痛點。通過 NFT 技術,玩家對卡牌的所有權被記錄在區塊鏈上,這個記錄不可篡改、不可剝奪。在 Web3 的世界裡,玩家可以直接點對點交易,無需通過中心化的平台。
區塊鏈技術打破了地域限制,讓全世界的收藏家可以在一個無摩擦的市場上交易。一個在東京的玩家可以瞬間將卡牌賣給紐約的買家,而無需擔心匯率、支付和物流問題。
RWA 一對一的映射技術則使實體卡片和 NFT 之間實現了"實體與數字"的雙向自由流動。玩家將實體卡牌兌換成 NFT 之後,可以根據需要再兌換回實體卡牌。而在傳統寶可夢的 TCG Live 平台上,用戶只能實現從實體卡片到數字卡片的單向轉換。
Collector's Crypt 還創新性地引入了回購機制,承諾以市價的 85-90% 回購玩家手中的 NFT 卡牌。這為卡牌提供了價格下限,解決了"賣不出去"的擔憂。同時,區塊鏈上的交易幾乎是即時完成的,手續費也遠低於傳統平台。
Collector's Crypt 項目的意義遠超卡牌收藏本身。它代表了一個更大趨勢的開端,即現實世界資產的數字化。
現實世界中,投資高價值收藏品一直是富人的專利。一幅畢加索的畫作、一瓶 1947 年的拉菲酒莊紅酒、或者一張 1952 年的米奇·曼特爾棒球卡,這些資產的價值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普通投資者根本無法參與。即使有足夠的資金,購買、保管、保險、認證等環節也充滿了複雜性和風險。
寶可夢卡牌作為 RWA 則有幾個獨特的優勢:
首先,它們是標準化的收藏品,每張卡牌都有明確的版本、稀有度和品相評級,這使得代幣化變得相對簡單。
其次,寶可夢卡牌有著活躍的二級市場和透明的價格發現機制,這為 NFT 的定價提供了可靠的參考。
另外,寶可夢卡牌的體積小、價值高,非常適合物理存儲和數字化管理。一張價值數萬美元的卡牌只有信用卡大小,可以輕鬆存放在專業的保險庫中,而對應的NFT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通。
Collector's Crypt 創始人 Tuam 設想未來他們的代幣可以被視為"寶可夢卡牌 ETF"。
寶可夢卡牌是本世紀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之一,自 2000 年代初以來,其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20% 至 25%,遠超標普 500 指數,且與傳統資產不相關。唯一能超越它的只有比特幣、以太坊和 Solana 等少數加密貨幣。
然而,高淨值人士(如管理十億美元的家族辦公室)一直難以投資交易卡牌類。整個過程涉及很多麻煩的環節,比如如何採購卡牌、防止買到假貨、以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存儲和運輸這些卡牌。
Collector's Crypt 的代幣則由現實世界資產的金庫支持,其代幣市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庫中寶可夢卡牌的價值。
這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通過去中心化交易所購買他們的代幣 $Cards,輕鬆獲得寶可夢卡牌資產的敞口,而無需處理實物交易的複雜性。
用戶還可以通過持有 $Cards 代幣購買平台上的 NFT,參與項目治理的投票,對平台的未來發展產生影響。為了激勵持幣者,Collector's Crypt 通過回購機制為持幣者提供回報,讓他們享受到項目收入增長帶來的福利。
這種模式的成功為其他 RWA 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藝術品、奢侈品、稀有金屬等高價值收藏品都可以採用類似的方式進行代幣化。關鍵在於建立可信的託管機制、透明的價格發現機制和便捷的兌換流程。
新時代的開始,還是舊瓶裝新酒?
Collector's Crypt 項目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案例,更是整個收藏品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里程碑。它證明了 Web3 技術在傳統行業中的應用潛力,也為其他收藏品類別的數字化提供了參考模式。
Tuam 對加密行業的未來充滿希望。他認為上一個週期中,許多 Web2 大品牌進入加密領域,主要是由行銷團隊驅動,看中了 NFT 的炒作熱度。當行銷熱度消退後,這些項目也隨之消失。
他觀察到當前趨勢發生了轉變,它更多地由實用性驅動。
例如,互聯網支付巨頭 Stripe 收購了一家支付處理公司,用於改善區塊鏈用戶的入金、出金體驗和智能錢包,讓用戶無需三年的加密經驗也能安全使用。
但 Tuam 相信,真正的加密貨幣大規模採用不會來自人們下載錢包然後去投機。相反,它將是一種"無感知"的、隱藏在後台的技術革命。
例如,沃爾瑪可能會通過智能錢包和 NFT 技術,為特定用戶預留寶可夢盒子,而用戶甚至不知道底層是區塊鏈技術。他相信這種"革命"將在未來 5 年內徹底改變遊戲規則。
那張價值 40 萬美元的噴火龍卡,見證了寶可夢卡牌從兒童玩具到投資品的轉變。從 1999 年的三明治交換,到 2024 年的 Web3 革命,這個故事跨越了 25 年的時間,也見證了技術、文化、經濟的深刻變化。
Web3 技術的出現為這個古老的收藏品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解決了傳統市場的諸多痛點,也為收藏品市場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從一張三明治換來的噴火龍,到價值 40 萬美元的拍賣品,再到可以自由交易的數字資產,這個故事還在繼續。而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