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20風險監管機構的說法,數據隱私是跨境合作監管比特幣和穩定幣等加密貨幣的主要法律挑戰之一。
由國際清算銀行(BIS)資助的全球金融權威機構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指出,全球各國政府在加密貨幣市場監管方面存在持續的差距。
“這種不一致帶來了監管套利、數據缺口和市場分裂等挑戰,”FSB在週四發布的一份107頁的同行評審報告中寫道。
在跨境合作的關鍵問題中,監管機構強調了每個司法管轄區內多個機構之間的監督責任分歧、不同的監管方法,尤其是隱私法。
FSB希望解決隱私障礙
根據FSB的說法,數據保密問題通常是識別潛在系統性風險並有效監督跨境加密資產活動的一個關注點。
“保密或數據隱私法可能對合作構成重大障礙,”監管機構在報告中表示,並補充說,一些司法管轄區限制本地公司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的監管機構共享數據的能力。
另一個問題是,一些參與者也因擔心保密洩露或缺乏保證的互惠而不願分享敏感信息。
“這些擔憂導致在提出合作請求時的延遲,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完全禁止或阻礙參與合作安排,”FSB寫道,並補充道:
“解決這些挑戰可能會促進在快速發展的加密資產領域中更有效和高效的跨境合作。”
由於當局將數據隱私視為執行有效全球加密監管的關鍵盲點,目前尚不清楚其可能提出哪些解決方案。
數據提供商缺乏準確性和一致性
FSB強調,數據隱私是應對金融穩定風險的關鍵挑戰,而加密貨幣社區長期以來一直將其視為基本人權。這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交易完全無法追蹤,但FSB指出,加密貨幣數據提供方常常缺乏準確性、一致性和全面性。
FSB表示:“監管數據來源依然有限,監管機構因此高度依賴商業數據供應商、調查以及其他不完整或碎片化的數據來源。”
FSB早在近四年前就曾指出類似的數據提供問題,但加密貨幣數據質量提升方面至今進展仍然有限。
Cointelegraph就數據挑戰的解決方案聯繫了FSB,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覆。